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研究——基于2011-2015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6h】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研究——基于2011-2015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非经常性损益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情况

2.1.2 国内研究情况

2.2 非经常性损益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情况

2.2.2 国内研究情况

2.3 季度数据研究现状

3 非经常性损益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非经常性损益

3.1.2 盈余管理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3.2 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机会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 变量的定义

4.3 模型设计

4.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领域一个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话题,从应计盈余管理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再到目前较为新型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是指在不改变公司净利润的前提下,将经常性项目和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的分类,如将公司经营费用分类转移到营业外支出,将营业外收入分类转移到营业收入,从而实现夸大企业核心盈余的目的。
  本文以2011-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季度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寻找管理层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相关证据。本文首先根据Fan et al.(2010)提出的核心盈余预测模型估计公司的未预期核心盈余,进而检验未预期核心盈余与营业外收支的关系,得到了管理层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相关证据。同时,进一步考察了管理层通过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分类转移操纵盈余来达到满足目标阈值的动机。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首次利用季度财务数据考察管理层通过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这是我国金融研究领域中相对崭新的研究话题。二是发现了管理层在第四季度相比于前三季度更有可能同时通过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证据,此前张子余,张天西(2012)在研究中仅发现某类特殊微利公司存在将利润表中部分的“核心费用”分类转移到“营业外支出”的证据。

著录项

  • 作者

    李雪梅;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 学科 财务管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徐全华;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6;F832.51;
  •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非经常性损益; 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