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的广西化橘红种植适宜性研究
【6h】

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的广西化橘红种植适宜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化橘红简介

1.1.1 化橘红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2 化橘红质量研究

1.1.3 化橘红化学成分研究

1.1.4 化橘红的药理作用

1.2 化橘红的种植

1.3 中药材中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3.2 HPLC在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的应用

1.3.3 指纹图谱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3.4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在化学成分中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1.1 植物材料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不同产区化橘红采集地自然概况

2.3.3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制备与GC-MS分析

2.3.4 不同产区化橘红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3.5 不同产区化橘红HPLC指纹图谱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产区化橘红样品采集地自然概况

3.1.1 不同产区样品采集地自然概况

3.1.2 不同产地气候情况聚类分析

3.1.3 不同产区样品基本概况

3.2 不同产区化橘红挥发油制备与GC-MS分析

3.2.1 不同产区化橘红挥发油制备

3.2.2 不同产区化橘红挥发油GC-MS分析

3.2.3 主成分分析

3.2.4 聚类分析

3.3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制备与GC-MS分析

3.3.1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制备

3.3.2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GC-MS分析

3.3.3 主成分分析

3.3.4 聚类分析

3.4 HPLC测定不同产区化橘红有效成分含量

3.4.1 方法学考察

3.4.2 柚皮苷、野漆树苷标准曲线的制作

3.5 不同产区化橘红HPLC指纹图谱构建

3.5.1 化橘红标准品化合物制备

3.5.2 化橘红单体化合物鉴定

3.5.3 不同产区化橘红黄酮类HPLC分析

3.5.4 方法学考证

3.5.5 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构建

4.1 讨论

4.1.3 不同产区化橘红果实有效成分HPLC研究

4.1.4 综合分析

4.2 结论

4.3 本研究创新点

4.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单体化合物核磁共振图谱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能够消炎、止咳、平喘,对饮食积滞,呕吐呃逆,胸中痰滞等病症有治疗作用。由于其功效显著,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道地产区广东化州的产量已不能满足需求。由于种植化橘红经济效益高,广西也开始大量引进种植化橘红,部分地区甚至将其作为重要的扶贫产业。目前的研究大多以引种化橘红的产地气候条件和农业性状等方面评价其在广西的适宜性,对广西产的化橘红化学成分、药效学等道地性研究还未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在对广西化橘红种植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以5月份广西主要种植区的化橘红果实为研究对象,运用GC-MS、HPLC等分析技术和手段,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分析等方法对其挥发油成分、脂溶性成分和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广西不同地区引种化橘红的适宜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GC-MS对各产区化橘红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最后将不同产区的化橘红聚为两类。广西陆川县、南宁市这两个地区的化橘红与道地产区聚为一类,其中陆川县水亭村产区与道地产区欧式距离为0.198,相似度最高,其次是南宁三塘镇产区,欧式距离为0.345。而百色各产区与道地产区相似度较低,均不能与道地产区聚为一类。
  (2)通过GC-MS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对得到的脂溶性成分进一步分析。陆川县和南宁产区果实的脂溶性成分与道地产区能够聚为一类,其中陆川县旺山村产区与道地产区相似度最高,欧式距离距离为1.84,其次是南宁三塘镇产区,欧式距离为1.858。而百色各产区与道地产区化橘红脂溶性成分不能聚为一类,说明百色所产的化橘红脂溶性成分与道地产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3)通过HPLC色谱法,对广西地区与道地产区化橘红中主要的黄酮类成分柚皮苷、野漆树苷含量进行测定,各产区果实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3.5%,符合药典规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并计算相似度。结果表明,广西各产区化橘红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与道地产区相似度均高于0.95,说明黄酮类成分种类较稳定,引种过程中未发生较大改变。
  (4)对各产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南宁、陆川地区与道地产区相似,百色地区与道地产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广西陆川县、南宁市这两个地区所产果实的化学成分与道地产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百色地区化橘红的化学成分在这3个方面与道地产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脂类成分上差异最大,可能是由于种植环境发生较大改变进而使该地区样品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因此仅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除了陆川县外,南宁地区种植的化橘红化学成分变化小,也适宜种植化橘红。然而,百色地区种植的化橘红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还需要从其他角度进一步研究,对该地区是否适宜种植化橘红进行综合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