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赤桉种源和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6h】

赤桉种源和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赤桉基本特性及分类概述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试验研究

1.3.2 国内试验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植被

2.2 试验材料及来源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林调查与数据整理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5.1 保存率

2.5.2 方差分析

2.5.3 遗传参数估算

2.5.4 选择指数方程

2.5.5 多点试验关联分析

2.5.6 一年生三个试验点区域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赤桉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分析

3.1.1 各点参试种源生长性状基本情况比较

3.1.2 种源保存率分析

3.1.3 三个试验点种源间生长性状差异分析

3.1.4 赤桉种源间稳定性及丰产性分析

3.2 赤桉不同家系间遗传变异

3.2.1 各试验点家系性状差异参数比较及初步评价

3.2.2 各试验点家系基本方差分析

3.2.3 赤桉家系一年生三个试验点区域方差分析

3.2.4 赤桉家系试验林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

3.2.5 赤桉家系遗传参数估算及遗传力变异分析

3.3 种源和家系多地点联合方差分析

3.4 赤桉家系试验林性状综合指数评价及选择

3.4.1 东门试验点家系及单株选择

3.4.2 合浦试验点家系及单株选择

3.4.3 湛江试验点家系及单株选择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2.5年生的11个种源69个赤桉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不同试验点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的调查分析,以期探讨不同赤桉种源、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筛选,为赤桉的种源及家系选择、定向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赤桉11个种源在3个试验点综合生长与适应性为:印度来源3个种批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为7.11m、7.39cm和0.0159m3;澳大利亚来源8种批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为7.34m、7.07m和0.0146m3,早期印度种源树高生长量弱于澳大利亚种源,但是胸径生长量远远高于澳大利亚种源,整体材积生长量也优于澳大利亚种源;澳大利亚种源整体平均保存率87.58%高于印度种源平均保存率72.78%,表明澳大利亚赤桉种源环境适应性强于印度种源。
  2.赤桉11个种源林分林木整体保存率湛江最低,合浦居中,东门最高,各家系保存率表现也基本一致,自然灾害台风是导致的主要因素,2013年-2014年间三次台风来袭,越是靠近沿海地区受灾害越严重。以单株材积为指标评价,赤桉生长速度在湛江表现最好,其次在北海合浦,最后是东门,主要影响因素与雨热有关。
  3.种源在东门、合浦、湛江三个点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7918、0.7216、0.6896;0.8991、0.8448、0.9240;0.6605、0.6872、0.7374,三个点整体表现趋势相同,即:种源(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且种源和家系遗传力均在0.65以上,说明主要生长性状受强度遗传基因控制。
  4.用材积指标对11个种源进行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综合评价中KUL、澳8种源表现最好,在三个点都适应生长,澳1种源在湛江地区表现较好,DPK种源在三个点表现较好。
  5.三个点家系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力在0.51291~0.76568之间,单株遗传力在0.38542~0.7208之间,家系和单株遗传力在0.5左右浮动,说明各性状受中等遗传控制。用材积指标对69个家系丰产性及稳定性分析,表现最好的家系为C18,其次是C67、C22,在三个点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在三个点表现较好的家系有C65、C1;其中C68、C14适合在合浦地区生长,C21、C4、C2比较适应在湛江地区生长。
  6.东门点选出优良家系7个,入选率10.14%,入选优良家系群体平均D、H、V的增益分别达22.19%、21.23%、61.97%,入选优良单株数为30,入选率为3.13%,优良单株平均D、H、V增益分别达51.22%、62.66%,206.93%;合浦点入选优良家系共5个,入选率为7.25%,D、H、V增益明显,分别达29.32%、20.51%、71.07%,入选优良单株数13,入选率1.38%,入选单株平均D、H、V增益分别达分别为40.34%、52.39%、172.63%;湛江入选优良家系数分别为5,入选率、入选优良家系的D、H和V的遗传增益为5.6%、27.68%、28.71%、74.25%,入选优良单株数为10,入选率为1.42%,入选单株群体平均D、H、V的增益为53.58%、52.14%、187.1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