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端粒酶活性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在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6h】

端粒酶活性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在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引言

第2章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2.2实验材料和方法

第3章结果

3.1 hTERT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2 CD34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3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4实验组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的影响

3.5对照组手术前后胃癌组织的变化

第4章讨论

4.1新辅助化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2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4.3端粒酶活性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附图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端粒酶活性及微血管密度检测在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2005年入住我科的30例术前分期为T3NxMx胃腺癌患者进行“草酸铂+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一疗程,作为实验组,取同时期未行新辅助化疗的胃腺癌手术病例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hTERT、CD34、PCNA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实验组新辅助化疗前、后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指数(H),并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凋亡指数(AI),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关系。结果: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MVD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实验组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端粒酶活性及MVD均显著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5);新辅助化疗后AI上升,PI下降,AI/PI值增大;新辅助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与PI呈正相关(P<0.05),MVD与PI、AI均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肿瘤端粒酶活性、MVD、PI和AI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草酸铂+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一疗程可显著降低肿瘤端粒酶活性和微血管密度,该二项指标可作为初步反映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