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屈光不正儿童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状况研究
【6h】

屈光不正儿童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状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第3章 结果

3.1屈光不正患儿屈光矫正前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症状分析

3.2屈光不正患儿屈光矫正前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症状调查

3.3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症状与视觉症状关系分析

3.4不同屈光状态及程度患儿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检出率的比较

3.5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3.6屈光不正患儿屈光矫正前、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状况分析

3.7屈光不正患儿屈光矫正前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栓出率的比较

3.8不同年龄屈光不正患儿屈光矫正前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检出率的比较

第4章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屈光不正与调节、辐辏是密切相关的。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屈光不正矫治目的不单要关心视力的提高,还应重视视觉质量的改善。传统屈光矫正往往只注意屈光度的高低和视力提高与否,较少了解患者全面视功能状况及损害程度。为此,应强调医学验光理念,即在标准的屈光矫正时,不仅要了解视力的提高,还要重视配镜前、后双眼的其它功能状况,特别是包括调节、辐辏等指标在内的双眼视功能状况才能使其在合理配镜后获得舒适、自然的双眼视觉。  调节、辐辏因素是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国内对屈光不正患者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报道较少,采取标准屈光矫正治疗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是否能完全恢复?目前也尚未见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学龄儿童屈光不正矫正前、后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调查,探讨其与屈光状态、屈光程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结论:1.屈光不正组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引起眼视学者的关注。2.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症状以视疲劳、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为常见。异常视觉症状与调节力、调节灵敏度相关,分析本组症状不多原因主要与学龄儿童眼代偿能力强,往往通过异常视觉行为弥补其眼部不适;另外即使有不舒适的症状也不懂得表述。3.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发生与屈光状态、屈光程度有关。远视、近视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检出率均随着屈光程度加深而增高。4.随着辐辏近点远移、屈光程度增高,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发生增大。而相对辐辏是其保护因素,即融合范围越大,发生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可能性越小。5.标准屈光矫正后患儿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矫正前,恢复率与年龄因素无关,与屈光状态有关,近视组恢复率较远视组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