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沿岸水域活性磷酸盐的遥感探测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6h】

沿岸水域活性磷酸盐的遥感探测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海洋水色遥感发展简史

1.2水色卫星发展概况

1.3研究意义

第2章数据和预处理

2.1数据来源

2.2数据的预处理

第3章海水中磷酸盐遥感信息提取机理探讨

3.1近岸Ⅱ类海水的光学特性

3.2活性磷酸盐对海洋水色的影响及其实验分析

3.3活性磷酸盐遥感信息提取的机理探讨

第4章活性磷酸盐遥感信息提取模型的建立

4.1 SeaWiFS影像的主成分分析

4.2活性磷酸盐遥感信息提取模型的建立

第5章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

5.1模型计算结果

5.2模型验证

5.3结果分析

5.4讨论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原创性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沿岸Ⅱ类海水活性磷酸盐遥感探测的机理和遥感定量反演模型有其应用。  首先污染水体的光谱实验说明活性磷酸盐有可能与海洋水色光谱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但是纯水实验却表明活性磷酸盐本身又不是海洋水体的水色因子。根据对Ⅱ类海水光学特性的分析,我们推测活性磷酸盐可能是通过对海水中的叶绿素和黄色物质影响从而产生了与海洋水色光谱的相关性。  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活性磷酸盐的提取模型,将该模型(Model-1)应用于珠江口海域的SeaWiFS资料,获得了比较合理的活性磷酸盐浓度信息提取结果,与14个站点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遥感提取的活性磷酸盐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0.37%。Model-1的估算结果图与其他学者研究的往年珠江口海区活性磷酸盐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分布趋势基本上一致,Model-1能够较好的模拟出深圳湾和香港西北部海域的活性磷酸盐高值区。  最后,根据进入模型的主成分以及SeaWiFS影像各波段对海洋水色因子敏感性,作者推测活性磷酸盐与黄色物质可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与叶绿素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