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研究
【6h】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存在问题

1.4研究目的意义

1.5研究内容

第2章材料和方法

2.1调查对象

2.2调查选点

2.3调查时间和方法

2.4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结果

3.1媒介生物种群组成

3.2种群构成

3.3种群密度动态分析

第4章分析与讨论

4.1媒介生物种类组成

4.2鼠形动物种群、密度和消长

4.3鼠形动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4.4蚊类种群状况分析

4.5蚊类季节消长分析

4.6白纹伊蚊的监测分析

4.7蝇类消长分析

4.8蜚蠊生境分布和季节消长

4.9本研究的特点

第5章研究小结与建议

5.1小结

5.2建议

5.3进一步研究方向

5.4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空港媒介生物监测现状

附录2 就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空港医学媒介生物(鼠、蚊、蝇和蜚蠊,以下简称媒介生物)监测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媒介生物不但是传染病的储存宿主,也是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疟疾等。国外机场媒介生物监测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机场媒介昆虫监测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近年来亦开始重视媒介生物监测研究,通过监测可以掌握该区域范围内媒介生物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其所携带病原体的风险程度,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空港媒介生物的监测在国内外部分空港都有一定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1.监测工作多是开展单一媒介生物种类的调查,且调查时间较短,有的甚至只持续几个月,缺乏长期系统全面监测。2.无当地媒介昆虫及其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详细完整资料。3.新开口岸启用前媒介生物监测开展较少,其本底监测资料尤为缺乏。 为尽快调查清楚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建成前后鼠、蚊、蝇和蜚蠊媒介生物的种类,掌握其本底资料;了解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范围内鼠、蚊、蝇和蜚蠊媒介生物的种群组成、密度情况以及季节消长规律,评估机场卫生状况,以便为“四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为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并为建立有效的机场媒介昆虫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采取检疫措施控制国外的媒介昆虫传入提供科学依据。于2003年10月至2005年4月对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内的鼠、蚊、蝇和蜚蠊的种群状况进行系统研究。 [资料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范围内,按机场功能布局分为办公区、生活区、飞行区(跑道区)和货运区四大区域,根据不同的生境,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每一个大区随机选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作为监测点。在监测过程中按照定人、定点、定期、定时、定诱饵和定监测工具的要求,对各种媒介生物均进行为期一年的动态监测。鼠类调查采用夹(笼)夜法,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集卵器法、勺捞法,蝇类采用捕蝇笼诱捕,蜚蠊采用盒式诱捕法,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捕获鼠形动物、成蚊及幼虫、蝇类和蜚蠊,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1.通过对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范围内鼠、蚊、蝇和蜚蠊各为期一年的调查,共捕获鼠型动物828只,经分类鉴定2目2科4属7种,以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鼠型动物的50.60%,其次是臭鼩鼱,占捕获鼠型动物的30.43%。全年平均鼠密度为4.46%,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鼠密度最高月份为11月,密度达9.28%,最低月份为6月,其密度是2.16%。货运区和生活区以小家鼠为主,办公区和跑道区则兼以臭鼩鼱和小家鼠为主。2.调查中共收集成蚊2500只,经分类鉴定为2科4属5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成蚊的72.76%。蚊类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高峰期为10~12月,3~4月亦有一小波动.成蚊以工棚内密度最高,其次是跑道边上建筑物的周围。3.调查中共捕获蝇类13488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17属27种,以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39.62%、20.93%、18.03%。蝇类活动高峰期是6月至11月份,各生境中以建筑工棚的蝇类密度最高,达68.83只/笼/日。4.调查中共捕获蜚蠊1573只,经鉴定为2科3属6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蜚蠊的69.49%。蜚蠊的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一年内两次高峰,分别为6-9月和11-12月。 5 .结果显示广州新机场内鼠、蚊、蝇和个别生境区的蜚蠊的密度均偏高:鼠密度年平均为4.46%,蚊年平均为44.49只/人工小时,蝇密度年平均为24.00只/笼/日,蜚蠊密度年平均为0.88只/盒/夜。根据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控制标准要求:机场口岸鼠密度<1%,蚊密度<6只/人工小时,蝇密度<10只/笼/日,蜚蠊成虫若虫密度<3只/房间。本次调查鼠、蚊、蝇的密度与机场口岸控制标准相比均严重超标,蜚蠊则仅是个别生境(如厨房和小卖部内的)密度超标。 [对策与建议]根据本次监测结果,建议机场有关单位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媒介生物方面的防控工作,防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各单位提高卫生意识,建立统一协调机构,结合机场建设和改造加入“四害”防控工程。2.依据现有数据,科学地因时因地制定防制方法,有组织的开展统一的四害防除。全场设置四害防御系统,进行全场鼠类和媒介昆虫的消杀。3.应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消灭鼠类、蚊类、蝇类和蜚蠊的栖息场所,特别要彻底清理建筑废墟、荒草地、沟渠、小型积水容器、垃圾废弃物等,密封建筑物中无用的缝、洞、盲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该口岸鼠类和媒介昆虫的密度维持在机场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标准之内。4.机场当局应加强与白云区和花都区的沟通协调,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治理好周围环境,建立防护带,防止媒介生物的侵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