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珠江河口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
【6h】

珠江河口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第3章 重金属元素时空分布规律

第4章 重金属来源分析及其污染评价

第5章 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河流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质量。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土壤中或空气中的重金属由于雨水冲刷最终进入水体等,严重影响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健康与生存。 本文选取了珠江河口八大入海口门为调查对象,于2005年3月~2006年2月进行现场采集水样,实测了水环境中9种溶解态重金属(Pb、Cu、Cd、Zn、Ni、Co、Cr6+、Hg、As)含量、6种悬浮态重金属(Pb、Cu、Cd、Zn、Ni、Co)含量、pH值、Cl-等资料,对重金属元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与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的统计数据进行结合,分析各个采样断面的主要影响因子及主要污染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污染程度的综合得分、同国内外河流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对比,评价珠江河口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后,对悬浮态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 持续一年的珠江河口重金属污染的现场调查和分析评价工作顺利结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各口门pH值平均分布在7.5~8.0之间,水体呈弱碱性,有利于水中重金属从溶解态向颗粒态转变。但是,pH值和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pH值不是控制珠江河口重金属形态转变的主要因素。 (2)溶解态重金属平均含量的顺序为:Zn>Cu>Ni>Cr6+>As>Pb>Cd>Co>Hg;Cd、Ni在丰水期含量较低,枯水期相对升高,其它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不显著。 (3)悬浮态重金属含量比溶解态重金属稳定,更能代表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其平均含量顺序为:Zn>Ni>Cu>Co>Pb>Cd,Ni、Co的次序较溶解态重金属前移,可能是由于悬浮物颗粒中铁、锰氧化物,或腐殖质等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u、Zn、Ni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显著,Cd、Co、Pb丰水期含量较低、枯水期相对升高的季节变化特征。 (4)枯水期盐度变化幅度较大,与悬浮物含量、悬浮态重金属含量均呈负相关性,它一方面使悬浮物发生絮凝而向河底沉淀变成表层沉积物,另一方面提高了难解态重金属的溶解度,以及主要阳离子竞争吸附和阴离子络合作用使得金属向溶液相中迁移,而使溶解态重金属含量相对增大。 (5)沿江13个地市的工业采掘业、金属制品业、以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工业废水排放的重金属是珠江河口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As、Hg还受工业废气面源污染的影响。 (6)溶解态重金属平均含量中Hg超标,与其它河流相比,溶解态重金属Cu、Zn含量稍高,应加强Hg、Cu、Zn元素的污染源控制。目前国内外无悬浮态重金属含量评价的相关标准,但相对于其它河流、湖泊而言,珠江河口溶解态重金属Cd、Co含量相对较高。 (7)分别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生物效应浓度评价法,选用工业化前全球沉积物最高背景值、全球沉积物平均值以及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作为参比值,从不同角度对悬浮态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这3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横门、磨刀门悬浮态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Pb的贡献最小;由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得到的综合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更为严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