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养育方式的研究
【6h】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养育方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英文缩略语表

附录2:DSM—Ⅳ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致 谢

附录3: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一、研究目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健康问题之一。ADHD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为4﹪-12﹪<[1,2]>,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3,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通常认为与社会因素、神经生理功能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对ADHD儿童有较大的影响。人的行为是受到个体气质和个性的影响,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气质、个性有不同的影响。父母的个性与子女个性的形成有关,父母的个性不仅直接对儿童的气质产生影响,而且还通过对孩子的期望和态度产生间接的影响。儿童行为异常是对家境、环境因素的反应,是父母对儿童采用了不适当的、不一致的行为方式的结果。在ADHD儿童的家庭较正常家庭存在更多的问题,父母的教、养及其本身的情绪问题与儿童ADH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儿童通过学习、模仿、投射等心理机制而产生行为异常<'[5]>。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群体中较为普遍,这些在不良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个性、行为从小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当他们也成为父母时,他们不良的个性、行为对他们自己下一代的影响如何,是否重演祖辈的教育模式?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儿童从依赖他人发展到完全独立,需要一个稳定而安全的家庭环境,为其提供一种温暖的情感、接纳、帮助以及具有建设性约束的稳定的抚养模式。教育方式,特别是童年时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气质、个性等的发展,而这个教育方式,是否会在孩子脑内形成一个模式,成为一个潜意识存在。当孩子长大成人后,这个潜意识存在的教育模式是否会影响他对下一代的教育,影响有多大,本研究将通过对ADHD儿童家庭中两代人的养育模式进行分析,以寻求答案。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6]>对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分析,以了解教育方式对ADHD儿童的影响及ADHD儿童家族中教育方式在隔代的影响作用,旨在为家长在选择教育方式时有一个良好的指引,为后代的健康发展迈出第一步。 二、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组:随机抽取广州市儿童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确诊的ADHD儿童54例,年龄6-14岁(8.27±1.70),其中男44例,女10例。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ADHD的诊断标准;2)排除患有躯体疾病和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等疾病者;3)年龄6-14岁;4)家族中无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障碍等疾病者。 2.对照组: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小学1-6年级的正常儿童53例,年龄6-14岁(8.88±1.71),其中男43例,女10例。排除患有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者,予Conner’s教师问卷评定,多动、不注意一被动、多动指数等因子在正常范围。 3.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被测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和内容 1.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测查两组儿童及其父、母幼年时的家庭养育方式。 2.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简称EPQ)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等翻译予修订<'[7]>。测查两组儿童的个性特征。 三、结果: ADHD组儿童与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发现,在父亲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在母亲养育方式中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因素上的差异由统计学意义。说明在ADHD儿童的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态度都存在着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的情况,母亲的教育还存在着过渡保护的情况。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父亲的家庭养育方式比较结果,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等因素上,都有显著差异。说明ADHD儿童的父亲,在幼年时的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出现父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等情况,而且还有父亲过渡保护的因素。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母亲间的EMBU得分比较发现,她们在父亲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渡保护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在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和惩罚、严厉,等因素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ADHD儿童的母亲,幼年时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存在着较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的情况。ADHD组儿童在P精神质、N神经质和L掩饰性等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父母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渡保护的家庭,儿童有典型的情绪不稳,常有麻烦,好进攻,不惧安危,喜恶作剧,总要捣乱,并且不愿说真话。 在ADHD儿童的家庭中,家庭养育方式的隔代影响比正常儿童的家庭更为明显。ADHD儿童和他们的父辈,在家庭养育方式中父亲因素上是存在着共同点的,而在母亲因素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因子中,下一代比上一代的问题严重。ADHD儿童与他们的母亲两代人,在家庭养育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等方面是相似的,而在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方面,则出现下一代比上一代严重的情况。 四、结论: 1.在ADHD儿童家庭中,不仅是ADHD儿童的家庭养育方式,而且ADHD儿童父母亲幼年时的家庭养育方式,都较正常家庭存在着较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的情况。 2.不良家庭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儿童个性特征的偏离。 3.在ADHD儿童的家庭中,家庭养育方式的隔代影响比正常儿童的家庭更为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