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肺门迷走神经高选择切断治疗哮喘应用解剖的可行性研究
【6h】

肺门迷走神经高选择切断治疗哮喘应用解剖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检索结果证明中山大学医学情报研究所

附录二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附 图

致 谢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1.了解国人肺门迷走神经的分支、分布走行特点、分型、毗邻关系及变异; 2.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迷走神经肺支在解剖上的异同,完善国人迷走神经肺门支的解剖学理论; 3.探讨双侧肺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离断术治疗哮喘的手术可行性并设计可能的手术方案。 方法: 1.实验:解剖10具10﹪福尔马林处理后的中国成年人尸体标本(男5,女5),所有标本无胸部疾患,双侧迷走神经胸内各段保留完好。依据性别不同分为男、女两组,按照解剖时间的顺序给标本依次编号,其中NO.2、4、6、7、9为男性;NO.1、3、5、8、10为女性。解剖前记录标本的性别、大致年龄,测量尸体胸廓左右及前后径。按照开胸→筛选→分离→观察→记录、摄影→统计分析的实验流程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1)迷走神经肺门分支的起始部位、行程、分布范围,肺门前支、后支及高位支的数量;2)喉返神经起始段及其侧支的行程、分布范围以及与肺门各分支之间的毗邻关系;3)迷走神经心支的起始部位、行程、分布范围及其与肺门各分支之间的毗邻关系;4)迷走神经食管支与肺门各分支之间的毗邻关系。 2.文献检索:通过CBM、CNKI、Pubmed、EMBOM.COM以及ISI Wed ofKnowledge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国内外解剖学相关专著,了解关于肺门迷走神经分布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概况。 3.统计:肺门各类分支的数量属离散型变量,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描述,对其进行频数分布分析,计算峰度系数与偏度系数,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比较男女间迷走神经肺门高位支出现频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四格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神经长度、胸廓横径等指标属连续型变量,总体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x±s)进行描述。男女之间左侧喉返神经距第一肺前支的距离与胸廓横径比值的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流程图结果: 1.实验结果: 1.1肺前支起自迷走神经胸中段,数量2~4支,数据经频数分布分析,右侧肺前支分支数量总体呈扁平对称分布,中位数(M<,e>)=3,优势型为3支型(50﹪);左侧肺前支分支数量总体呈尖峰对称分布,中位数(M<,e>)=3,优势型也为3支型(66.7﹪)。 1.2肺后支起自迷走神经胸中段,数量3~8支不等,数据经频数分布分析,右侧肺后支分支数量呈扁平对称分布,中位数(M<,e>)=6,以6支型(50.0﹪)为优势型;左侧肺后支分支数量总体呈尖峰对称分布,中位数(M<,e>)=6,也以6支型(44.4﹪)为优势型。 1.3部分标本中可以观察到迷走神经于奇静脉弓上或喉返神经及其起点以上部位发出的肺支--肺高位支,其存在并不少见,且右侧(90﹪)多于左侧(77.8﹪),左右之间高位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肺高位支数量O~4支不等,多于奇静脉弓上方1~3cm处发出,数据经频数分布分析,总体呈尖峰对称分布,中位数(M<,e>)=2,以2支型(40.0﹪)为优势型;左侧肺高位支为0或1支。男女两组之间肺高位支存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大部分标本右侧喉返神经(90﹪)根部可以观察到发出的心下支,右侧迷走神经胸上、中段未见心支发出。左侧迷走神经心下支由其胸中段发出。部分标本的左侧喉返神经(66.7﹪)根部亦可以观察到侧支下行丁肺门内侧,部分侧支于行程中分成两支,一支为心下支,一支为肺支。此外,部分迷走神经行至肺门后方走行其间发出多支心下支分布于主动脉弓下、胸主动脉前面。 1.5左侧喉返神经与第一肺前支之间的距离为(0.688±0.242)cm。男性左侧喉返神经根部距第一肺前支的距离与胸廓横径比值为(0.024±0.009),女性该数值为(0.038±0.010),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检索结果:通过中山大学医学情报研究所进行检索(检索结果证明编号2007051),国内检索到1篇关于肺门迷走神经解剖的文献,3篇有关迷走神经离断治疗哮喘的文献,在所查文献范围内(1987~2007),国外未检索到关于肺门迷走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也未检索到肺门迷走神经离断治疗哮喘的研究报道。 结论: 1.迷走神经的肺支分为由胸中段发出的肺前支与肺后支,部分人还存在肺高位支,右侧肺支与奇静脉弓、肺门相毗邻,左侧肺支与主动脉弓、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心下支相毗邻。 2.本研究观察的肺前、后支数量较国内文献所报道的结果多,肺前支优势型为3支型,肺后支优势型为6支型,肺高位支发自迷走神经胸上段,在国人中并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肺门迷走神经高选择切断治疗哮喘应用解剖的可行性研究不少见,右肺高位支优势型为2支型,左侧为0支或1支。 3.人双侧肺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解剖学上可行。手术方式上要求全部切除双侧迷走神经的肺前支、肺后支和肺高位支,保留迷走神经的喉返支、心支与食管支,并注意避免损伤保护奇静脉弓、主动脉弓、心包、肺门等重要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