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及案例分析
【6h】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及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目标、内容与总体框架

1.2.1研究目标

1.2.2研究内容

1.2.3论文框架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第二章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

2.1 SEA的起源

2.2国外SEA的研究与实践

2.2.1 SEA研究综述

2.2.2部分国家与地区SEA实践

2.2.3国外SEA研究与实践综述小结

2.3国内SEA的研究与实践

2.3.1中国内地

2.3.2香港特别行政区

3.3.3台湾

2.3.4中国两岸三地SEA研究与实践小结

2.4国内外SEA的研究与实践总结

第三章城市规划SEA的理论基础

3.1可持续发展理论

3.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与发展

3.1.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3.1.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度量

3.2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3.2.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3.2.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3.3环境价值理论

3.3.1价值的含义

3.3.2对环境价值的认识

3.3.3环境价值评估技术

3.3.4国内外环境价值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第四章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UPSEA)的系统分析

4.1 UPSEA系统概述

4.1.1 UPSEA的目的与任务

4.1.2 UPSEA的系统组成

4.1.3 UPSEA与其它SEA、EIA的关系

4.2 UPSEA作用对象的系统分析

4.2.1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

4.2.2城市规划的系统分析

4.2.3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

第五章城市规划SEA指标体系的建立

5.1 SEA指标体系概述

5.1.1什么是SEA指标体系

5.1.2 SEA指标的分类

5.1.3建SEA指标体系的原则

5.2城市规划SEA的指标体系

5.2.1建立城市规划SEA指标体系的技术路线

5.2.2不同层次/类型城市规划的SEA指标体系

第六章基于流分析的UPSEA的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方法

6.1 UPSEA的流分析

6.1.1城市规划作用/引导下的城市物流

6.1.2城市规划作用/引导下的城市能流

6.1.3城市规划作用/引导下的城市人口流

6.1.4城市规划作用/引导下的城市环境价值流损失

6.2 UPSEA的环境价值评估模型

6.2.1模型表达

6.2.2模型适用性

6.2.3模型应用的技术关键

6.2.4模型的可靠性

第七章案例分析——以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总体规划SEA为例

7.1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总体规划SEA总论

7.1.1总体规划编制背景与SEA目的

7.1.2中山市东部地区总体规划SEA技术路线

7.1.3 SEA研究范围

7.2规划推荐方案、替代方案与零方案

7.2.1规划目标

7.2.2规划方案一(规划编制部门提出的规划推荐方案)

7.2.3规划方案二(规划编制部门提出的替代方案)

7.2.4零方案与本论文提出的替代方案

7.3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7.4规划方案的生态流分析

7.4.1人口

7.4.2物质流

7.4.3能流分析

7.5规划方案的环境价值流

7.5.1物流引起的环境价值流变化

7.5.2能流引起的环境价值流变化

7.5.3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价值流变化

7.5.4小结

7.6基于流分析的UPSEA环境价值损失评估理论与模型的实践意义

第八章研究总结

8.1研究结论

8.2论文创新点

8.3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与决策失误密切相关。城市规划是决策链中的重要环节,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决策错误或者缺陷可通过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建设一个符合人类长期发展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避免和减少规划决策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对城市规划进行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即战略环境评价(SEA)是非常必要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城市化阶段,开展城市规划的SEA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与实践综述基础上,作者对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目的、任务、系统组成及其与其它层次SEA、EIA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制定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技术路线以及不同层次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与指标组成,并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作用对象——即城市规划体系、城市生态系统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环境价值理论为基础。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口、物质流、能量流高度密集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由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与自然生态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作为维持系统平衡的反馈机制,依靠人工来调节。 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战略活动行为。战略制定、运作过程本身对环境直接影响很小,战略的实施所引发的经济行为将直接对环境产生深远、广泛、复杂、甚至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经济行为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应还会产生间接的环境影响。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战略行为可以大致分为城市规划制定、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涉及的战略行为人包括城市政府及其规划机关、规划编制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评审专家等。战略行为人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战略行为人的价值观将对战略决策造成影响,或者左右战略选择。城市规划方案通过对物质等系统“流”的调度,作用于社会、经济与环境各个子系统,实现对城市系统状态的调整。然而,由于生态价值观缺失,受短期社会及经济利益的影响,容易出现由于注重短期及局部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生态效益的决策失误。城市规划作用下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状态的变化。系统结构变化表现为系统组成要素的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动等;功能的变化则体现为物流、能流、信息流等生态流所承载的生产、居住、工作、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变化;状态是其外在表现。城市环境质量实际是城市生态系统状态的反映。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是规划方案的实施作用于城市生态系统从而造成其状态的变化。由于不同类型、层次的城市规划的任务、内容、作用对象、时空范围等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对城市生态系统演变的引导作用也必然存在差别。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对象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对城市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引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主要是人口与用地规模)的确定,将对城市的系统结构、功能产生决定性影响,并进而影响城市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状态;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即城市形态的确定,将影响城市物流、能流、人口流的流向与分布:总体规划方案对土地利用的安排,对各类用地比例及其空间位置的确定,将强烈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连通性、生态单元的质量与数量。不同生态单元的代谢需求是有差别的,因此总体规划方案提出的不同类型用地比例将直接影响到物质流动、能量流动、人口流动的强度。总体规划方案提出的不同类型用地的空间位置将决定各种“流”的方向。城市分区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规划内容与总体规划基本相同,作用范围主要限于所在分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引导作用与总体规划基本相似。城市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是应对城市生态系统中某一个方面的发展需求的空间安排,因此专项规划一般只直接作用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某一个方面,然而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其作用会沿着生态链发生传递效应,从而对城市系统的状态产生影响。 每一个规划的实施都或多或少地改变生态系统的条件。城市规划的实施可能对城市环境以及周边环境和相关环境产生多种环境影响即城市生态环境效应,其中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的资源与能源效应。这些效应既包括资源与能源使用过程的环境影响,又包括资源与能源开发活动的环境生态影响。由于存在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现象,资源与能源的市场交易价格通常没有包含其环境成本,因此城市系统是在没有向输出地支付环境成本的情形下不断消耗其资源与能源,间接地加剧了资源与能源输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发生途径是沿着物质流动与能流流动逐步出现的。大量的物质和能源从城市外部输入到城市内部,用于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物质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导致交通负荷增长,修建更多的道路,引发交通噪声与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市场作用于资源与能源的输出,引起资源与能源输出地开发速度加快、强度增大,从而可能使资源与能源输出地的生态影响与生态破坏不断加剧与升级。 城市规划实质上是通过对未来城市区域的人口流、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空间安排来实现拟定的目标。不同的城市规划方案,人口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数量、和/或质量、以及时空分布等方面均可能存在差别。因此,不同规划方案将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同一规划区域,在相同的规划时段内,不同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将与该方案安排或设计的物流与能流直接相关。因此,借助于对规划方案能流与物流的定量分析可实现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估。 在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城市规划体系的物流与能流特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基于能流与物流的城市规划SEA的环境价值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对城市规划方案进行物流与能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有的环境价值评估技术,如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等等,定量计算规划方案的环境价值流的变化。通过比较各个规划方案的环境价值流变化量,该模型可以快速的选出优良方案。该模型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以适用于不同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估。 应用城市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物流、能流分析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的总体规划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四种规划方案情景下研究区域的物质流、能量流,并运用本文所建立的城市规划SEA环境价值评估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城市规划方案所引起的环境价值变化进行了估算,对四个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排序。作者研究表明:规划编制部门所提出的两个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一即推荐方案,规划方案二),虽然对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考虑,但是根据论文作者对规划区域的物质流、能量流以及环境价值流变化的分析与比较,两个规划方案仍然具有较大的生态环境影响,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两个规划方案还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空间;而作者所提出的两个替代方案(规划方案三与规划方案四),由于更好地融合了污染源头预防的设计理念,降低了对物质流与能量流的消耗,因此方案如果实施所造成的环境价值的变化(表现为环境价值损失)低于规划部门提出的两个方案。四个规划方案中以方案四最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