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国际化水平演变研究(1984-2004)
【6h】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国际化水平演变研究(1984-2004)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目录、表目录

序言

1.研究背景

1.1现实背景

1.2理论背景

2.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2.2实际意义

第1章国内外城市国际化研究综述

1.1国外研究综述

1.2国内研究综述

1.3小结与评述

第2章研究设计

2.1本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2.2研究对象

2.3研究方法

2.4研究内容

2.5资料来源

2.6研究框架

第3章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过程说明

3.1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城市国际化综合得分计算过程

第4章城市国际化水平时间演变分析

4.1城市国际化综合得分、基础指标及核心指标等级划分标准

4.2 1984-1990年城市国际化发展年际变化

4.3 1990-1995年城市国际化发展年际变化

4.4 1995-2000年城市国际化发展年际变化

4.5 2000-2004年城市国际化发展年际变化

4.6小结

第5章城市国际化水平空间演变分析

5.1 1984年城市国际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布

5.2 1990年城市国际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布及变化

5.3 1995年城市国际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布及变化

5.4 2000年城市国际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布及变化

5.5 2004年城市国际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布及变化

5.6小结

第6章城市国际化聚类分析

6.1 1984年城市国际化聚类

6.2 1990年城市国际化聚类

6.3 1995年城市国际化聚类

6.4 2000年城市国际化聚类

6.5 2004年城市国际化聚类

6.6 小结

第7章结论与讨论

7.1结论

7.2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化趋势下,城市与世界环境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化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普遍趋势。城市国际化的研究始于“世界城市”的出现,自Peter Hall首次对世界城市作出较全面解释以来,学术界对国际城市的研究淡化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一个城市是如何成为国际城市的”,这一淡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对广大正在国际化的城市研究不足(Douglass,1998)。本文对我国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证研究可以弥补对城市国际化过程研究的不足,丰富城市国际化理论研究体系,对城市准确认识国际化过程、选择国际化道路、制定国际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针对城市国际化一般过程的研究,以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国际化衡量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打分法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通过加权计算的方法得出所有地级市5个年份上的国际化综合得分。对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时间演变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国际化水平经历了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说明城市国际化不只是世界城市、国际城市特有的现象。1984-2004年,城市核心指标总体发展速度快于基础指标,1984-2000年我国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以基础指标推动为主,但2000年后核心指标影响更大。 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城市国际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国际化水平呈东中西梯度降低,三大城市群国际化水平明显较高,在沿边出现国际化水平较高区域。我国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空间演变经历了全国范围内点状分布,继而东部出现发展水平较高的面、中西部仍以点状分布,最后东部较高国际化水平城市呈带状分布、中部出现国际化高水平块状区域、西部仍以点状分布的发展过程。 对5年核心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共提取了经济交流因子、政府作用因子、社会交流因子、经济交流和政府作用因子、综合因子等因子。根据因子得分,我们将城市国际化类型分为经济交流主导型、社会交流主导型、政府作用主导型、政府作用和经济交流主导型、综合型以及各国际化功能落后型等。我国城市国际化以经济国际化为主,但国际化类型日益多样化和复合化,同一国际化类型国际化内容也日益丰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