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 QOL的概念及内涵

1.2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评价的方法及量表

1.3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测评的意义

1.4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影响因素的研究

1.5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测评的应用

1.6国内对老年性白内障QOL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2章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干预措施

2.3量表选择

2.4评价指标

2.5质量控制措施

2.6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2.7技术路线

第3章结果

3.1一般资料

3.2 WHOQOL-BREF量表生存质量分析比较

3.3 CLVQOL量表生存质量分析比较

3.4视力状态、视力分级与QOL

3.5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讨论

4.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一般状况及QOL

4.2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影响因素

4.3手术治疗对老年性白内障QOL的影响

4.4老年性白内障QOL研究对临床治疗措施选择的影响

4.5对医疗工作及公共卫生工作的启示

第5章结论

5.1主要结论

5.2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白内障是全球重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可以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活动和经济,甚至会产生心理精神问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life,QOL)。 多数人认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完成、视力提高即已达到治疗目的,但视力只是反映分辩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视觉功能远远超出了视力所反映的内容,单纯视力测量不可能全面反映患者由于视功能损害所造成的自我感受、性格情绪、社会交往、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仪用视力指标来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老年性白内障人群的QOL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应成为患者治疗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在国内,眼科领域QOL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近年来关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研究报道仍然不多,大多仪仪采用单一的视觉相关牛存质量量表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仪用视力指标来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视力的恢复和QOL改善程度并非总是一致,有必要对我国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及其相关因素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了解视功能损害给患者的日常牛活、社会活动、精神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变化,全面评价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QOL。 研究目标: 1.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情况及特点,比较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对照组的QOL间的差异。 2.比较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视觉相关QOL的变化。 3.研究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相关因素。 4.探讨改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干预方式。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 选择10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1:1匹配的方式选取10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非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入组时两组均进行评价及调查量表填写。观察组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再进行评价及调查量表的填写。 量表采用普适性量表和特殊疾病量表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本研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作为整体状况调查的普适性量表,选择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CLVQOL)作为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调查的特殊疾病量表。 评价指标: (1)生理学指标①视力:检查标准采用日常牛活视力,将日常生活视力转换成IogMAR对数视力。②视力分级:双眼视力分级标准同何明光等的视力分级方法一致。③视力改变:术后视力同术前视力之间的差值。④并发症:由专业眼科医生进行检查并记录。 (2)QOL的评价:包括WHOQOL-BREF中文版、CLVQOL量表。 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输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假设检验的水准定为0.05。 统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具体如下: (1)统计描述:对分类变量采用率和构成比等相对数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否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2)统计推断: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QOL水平,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如果资料满足正态性的条件,采用配对t检验考察手术治疗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前后变化值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观察组手术前后三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 用Spearman相关系数描述视力分级与QOL的相关程度;采用单因素分析法、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了解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对效应的大小。对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医疗付费方式等分类变量进行了哑变量变换。 统计学假设检验的水准定为0.05。 结果: 1.一般资料 10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平均年龄70.08±6.32岁;对照组为102例非白内障患者,平均年龄69.96±6.23岁。观察组、对照组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93例患者接受了术后1个月的再次调查,失访9例,失访率8.8%,81例患者接受了术后3个月的第三次调查,失访21例,失访率20.6%。 手术前视力在0.1以下者76眼(74.5%),手术后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视力在0.3以上者达71%,术后3个月视力在0.3以上者达74.1%,其中0.5以上者有27眼(33.3%)。随着手术后视力的提高,视力分级也有明显改变,术前视力分级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者(NN)仅有2眼(2%),单眼盲(UB)、中度盲(MB)、严重盲(SB)者有67眼(75.5%),术后视力分级全部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视力损害(VI)、单眼盲以上,正常或接近正常者达到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均同医疗付费方式有关(P<0.01),得分最高的是有医疗保险的患者。 影响维度“调节能力”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5个,即对侧眼视力越差、患眼视力越差、视力改变越少、有医学并发症者,维度“调节能力”的牛存质量较差,医疗付费方式是医疗保险者,维度“调节能力”的生存质量较好,影响维度“读和精细视力”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4个,结果显示患眼视力越差、女性患者,维度“调节能力”的生存质量较差;受教育程度越高者,维度“调节能力”的牛存质量较好。 影响维度“日常生活能力”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4个,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高、有配偶者,维度“日常牛活能力”的牛存质量较好;女性、患眼视力越差者,维度“日常生活能力”的生存质量较差。 结论: 1、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WHOQOL-BREF总分及4个领域、CLVQOL总分及4个维度的得分均比非白内障老年人群显著降低。 2、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QOL的显著变化中可以看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仪仪提高患者的视功能,使患者在生理上得到改善,而且使其在心理、精神和社会生活上得到幸福和愉快,提高了QOL。 3、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后3个月患者“远视力、移动和光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的QOL仍未恢复到非白内障老年人群的水平。 4、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QOL的相关因素涉及到视力状态、社会人口统计学、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临床医生应结合视功能和QOL情况,综合考虑患者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考虑不同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人工晶体种类和度数,保证医疗措施获得患者最满意的治疗效果,不仪使患者在牛理上得到改善,而且使其在心理、精神和社会牛活上得到幸福和愉快,提高QOL。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