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4-2005年越秀区居民死因分析
【6h】

2004-2005年越秀区居民死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1.5越秀区简介

1.2研究背景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目的和意义

1.5研究内容

第2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2.1资料来源

2.2调查工作程序

2.3质量控制与评价

2.4死因分类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结果

3.1人口学基本特征

3.2人口死亡特征

3.3年龄别死亡原因分布

3.4前三位死亡原因分析

第4章讨论

第5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5.3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死因监测和分析国内外现状和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收集与系统分析人口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对正确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越秀区感染性疾病未得到根本控制,同时,居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病、意外伤害所致的卫生问题上升,形成了挑战。在越秀区开展全死因回顾性调查对于掌握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及死因构成的变化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目的: 对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目前主要威胁当地居民健康的疾病、评价其健康状况和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回顾调查2004-2005越秀区全部死亡人口的死亡原因及相关信息。使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潜在减寿年数和平均潜在减寿年数、期望寿命等指标。标化死亡率按200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标准计算。 研究结果: 1.2004-2005年越秀区年均死亡3278人,年均粗死亡率为782.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6.65/10万,人口净增长率为负,人口出现负增长。 2.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285.53/10万)、肿瘤(216.41/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0.59/10万)、损伤和中毒(32.35/10万)、消化系统疾病(23.99/10万),是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已成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重要的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也是广州市越秀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5种死因已占全部死因的88.01%。 3.2004—2005年越秀区平均期望寿命为78.77岁,其中男性76.28岁,女性81.36岁,高于2002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71.8岁,符合小康社会的指标。 4.减寿年数顺位与死因构成顺位有所不同,循环系统退居第2位,肿瘤上升至首位,损伤与中毒位提前至第3位。 5.越秀区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由北往南逐步升高。 结论: 不管是从传统的死亡率、死因构成等,还是减寿指标,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死亡谱和疾病负担方面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而感染性疾病却降至死亡谱和疾病负担的次要位置,与发达国家的死因谱和死因顺位类似。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广州市越秀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针对特定的死亡原因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