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典与民间:水浒叙事的多重文化意蕴
【6h】

经典与民间:水浒叙事的多重文化意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 论

一、论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旨趣·方法·思路

第一章《水浒传》:经典水浒叙事及其阐释

第一节 中国小说经典形成的文化图景

第二节 金圣叹与《水浒传》的“经典化”

第三节“以西律中”批评观与《水浒传》的现代阐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间水浒叙事--以武松故事为例

第一节 民间水浒叙事述略

第二节“王派水浒”中的武松故事

第三节“高派”山东快书中的武松故事

第四节 民间武松叙事的文化趣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侠义精神与水浒叙事

第一节 侠义精神与水浒叙事的文化关联

第二节 侠义精神与《水浒传》的民族审美趣味

第三节 侠义精神与民间水浒叙事--以李逵故事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浒故事的衍生叙述

第一节 文化空间与大水浒叙事

第二节 小传统与民间水浒叙事的文化认同

第三节 当代文化语境与水浒故事的衍生叙述

本章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 记

展开▼

摘要

在文学史书写的学术反思中,“作品链”的文学史观和本土文化的遮蔽这两个问题引人注目。把文学史描述为“作品链”,忽略了文学文本背后活态的文化过程。“中国文学史”是在西方文学观基础上建构的一套学术话语,由此造成中国文化本土性的遮蔽。这两方面的观念偏失,影响了对水浒叙事文化意义的全方位认识。
   自宋以降,水浒故事逐渐演变为“经典”(《水浒传》)与“民间”两套既分且合的叙事系统。水浒故事是一种活态叙述,本身具有不断衍生发展的内在活力。但在传统的“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水浒传》藉思想深度与文本完善而被大书特书;民间水浒叙事则因目为艺术粗糙而被忽略。文学史形态的“知识”,遮蔽了对水浒叙事文化丰富性的认识,其突出表征即是以文本固化的《水浒传》笼统地涵盖水浒叙事,其它的水浒叙事或被视为《水浒传》成书的题材渊源,或被视为《水浒传》的审美接受。可见,文学史知识描绘的水浒叙事“地图”有很大缺陷,本论文重绘水浒文学“地图”的目的即是纠文学史知识之偏。这幅文学地图的描绘,依据“大文学”观念,打破传统的纯文学观(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理论局限,以水浒故事为纲,意在挖掘多元艺术形态的水浒叙事所包蕴的本土文化活动经验。此为论题的要旨所在。
   基于经典与民间这两套水浒故事系统既分且合的发展演变特点,本论文以“经典”与“民间”作为爬梳剔抉水浒叙事的两条基本线索,在论述思路上做到总分结合:总--凸显水浒叙事作为一个文化原型所深具的民族审美文化精神;分--呈现两个故事系统所表达的文化趣味的异质性。
   论文具体内容展开如下:
   绪论部分通过反思中国文学史上关于“水浒”文学书写的弊端,引出论文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概述论文构思。
   第一章探讨水浒故事的经典化书写--《水浒传》及其批评阐释。首先探讨中国小说经典形成的文化图景;然后以金圣叹的批评为中心,探讨《水浒传》的经典化过程;最后讨论“以西律中”批评观与《水浒传》的现代阐释问题。论文认为,以传统的文学经典标准阐释《水浒传》,其突出问题即是漠视了《水浒传》文本中的民间文化因子。
   第二章以武松故事为例,探讨民间水浒叙事的艺术文化特质。首先概述民间水浒故事系统的发展状况,继而以扬州评话“王派水浒”、“高派”山东快书中的武松故事与《水浒传》的武松故事作对比,通过具体的文本比较,透析民间水浒叙事所蕴涵的审美文化趣味。融凝地方文化的民间水浒叙事,有强大的文化亲和力。民间水浒叙事的艺术活力,体现为方言的审美趣味以及文化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互动等与经典艺术迥异的文化特质。
   第三章探讨水浒叙事所蕴涵的侠义精神。侠义精神与水浒叙事渊源有自,也是水浒故事的基本文化内涵。《水浒传》自成书以来,其思想主题的阐释诸说纷纭。但这些观点仅抓住侠义精神的某一侧面去演绎论证,故其说似是而非。作为一个民间文化想象的符号,李逵形象在不同时地的故事叙述中发生很大变异,但侠义精神仍是其基本的文化内核。作为一种民族审美文化,水浒故事中的侠义精神能够在跨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艺术光泽。
   第四章讨论水浒故事衍生叙述的文化活动意义。水浒故事叙述不断衍生发展,由此构筑了一个具有民族文化趣味的大水浒叙事空间。这个水浒文化空间不断延展,水浒叙事活动由此超越固化的文学文本,走向非文本的文化叙事。作为一种隐性叙述活动,非文本的水浒文化凝聚的是一代代乡民关于水浒故事的集体记忆和情感想像。从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而言,非文本的水浒文化活动,意味着传统文化的血液已脱离原初的固化文本,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体验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当代语境中的水浒叙事文化活动,距离古代的水浒故事更加遥远,但其民族文化认同的符号意义却宛然犹存。
   结语部分,概述水浒叙事在经典与民间层面上的文化意蕴,凸显本论文的创新点:1、以水浒故事为线索描绘一幅水浒文学“地图”,目的是纠文学史知识之偏,从学理观念层面上阐明:水浒故事作为一个深具民族审美特色的文化原型,本身具有衍生发展的内在活力,能够滋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2、打破纯文学观的理论局限,意在挖掘多元形态的水浒叙事所蕴涵的本土文化活动经验,尤重挖掘被文学史知识遮蔽的民间水浒以及非文本的水浒叙事所蕴涵的与经典文艺迥异的文化趣味。3、以水浒叙事为研究个案,实证性地阐明一个新的学术观念:超越经典文本,关注固化文本背后的文化活动过程,藉此拓展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