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6h】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标本及主要仪器

2.方法

结果

1. 乳胶灌注法对下肢标本的检测

2. 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测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早在1992年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具有邻近转移、切取方便、成活率高等诸多优点,已成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常选供区。但该皮瓣旋转点较高,转移修复对患者损伤大,且较难修复远端足踝部创面。近年来,临床上报道多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来修复踝足部组织缺损。目前为止国内少见相关解剖及影像学的报道,我们对该皮瓣进行了应用解剖学及影像学的研究,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方法:成年尸体标本10具,以乳胶灌注法对小腿浅层神经,动脉穿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进行详细解剖观测。对足踝部血管正常的病人行下肢DSA造影,收集病例资料,将收集到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神经血管的位置,走行及动态血流图像,直观深入的了解此部分的血供情况。
  结果:10具标本(20侧)中,测量了10侧腓肠神经,其长度为(13.5±5.0)cm。在小腿正中1/2处测量腓肠神经主干横径为(2.5±1.2)mm,并下行渐变细。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与营养血管恒定吻合,吻合支外径(0.6±1.0)mm。腓肠外侧动脉发出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穿出深筋膜后至皮下,形成血管网,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的远端部存在浅深交通支,位于小隐静脉外侧占75%(15侧),位于小隐静脉内侧的占25%(5侧)。DSA显影效果良好,外踝上3cm,有1-2支浅深交通支,较为粗大。
  结论: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血供可靠,能够满足临床应用需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