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理视角下能源空间配置及其综合效应研究——对珠江流域“西电东送”的剖析
【6h】

地理视角下能源空间配置及其综合效应研究——对珠江流域“西电东送”的剖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选题依据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论文主要创新点

1.6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能源开发利用研究评述

2.1相关基础理论

2.2国内外开展的能源研究

2.3国内外能源研究的主要方法

2.4涉及中国区域能源发展问题的研究机构与成果

2.5能源认知的阶段性重点

2.6与能源开发利用有关的三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3章 研究区域综合地理特征

3.1研究区域界定

3.2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3“西电东送”项目概况

第4章“西电东送”输山区、输入区能源供需分析

4.1研究区能源资源状况

4.2“西电东送”输出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

4.3“西电东送”输入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

4.4研究区电力生产与消费概况

4.5研究区电力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矛盾

4.6“西电东送”输入区广东能源发展现状

4.7小结

第5章 能源空间配置效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1前人研究工作评述

5.2能源配置的涵义

5.3能源配置效应的度量

5.4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5.5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

5.5指标的解析

5.6指标量化与权重系数的确定

5.7结果及讨论

第6章 “西电东送”能源空间配置效应实证研究

6.1评估范围及数据来源

6.2“西电东送”环境效应分析

6.3“西电东送”能源效应评价

6.4“西电东送”的经济效应

6.5“西电东送”的社会效应

第7章 影响能源空间配置的因素分析

7.1研究区电力需求及负荷增长预测

7.2“西电东送”供应能力及其潜力

7.3“西电东送”技术可靠性

7.4多方参与者利益共享机制

7.5小结

第8章 提升能源空间配置效应的对策建议

8.1兼顾各方利益优化各省(区)能源发展的功能分工

8.2培育和完善电力市场形成合理电价机制

8.3打破电力行业单一资源配置方式实现跨行业整合

8.4加大西部环境保护力度平衡省(区)间的利益分配

8.5解决西部发展高耗能产业与国家节能要求的矛盾

8.6优化电源布局及电网结构控制技术风险

8.7创设有利于能源合理开发的宏观政策环境

8.8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功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9章 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9.1结论

9.2创新点

9.3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野外考察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能源在空间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是能源空间配置的主要原因。能源的稀缺性和功能的不可能替代性迫使人们思考何谓有效的能源开发模式。
   本研究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例,在构建能源地理空间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能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四个方面,分析能源空间配置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包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能源空间配置的CO2减排效应,从能源空间配置的深层动力机制出发,剖析“西电东送”区域间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调整以及跨区域多方利益主体多元目标下合作的可能性与前提条件,提出提高能源配置效应的制度框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
   ⑴“西电东送”是能源资源空间位移的重大工程,将西部的资源以电能形式输送到东部,伴随资源在地理空间位移,资源、环境及经济利益在四省区间重构。它重塑了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布。电网建设不仅改变了区域自然资源的交换内容、运输方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政区划的壁垒阻隔,建立了相对统一、开放、竞争的区际资源贸易格局。
   ⑵对于能源输入区广东而言,“西电东送”具有十分显著的能源替代效应。从1993-2007年,“西电东送”向广东送电总量为2697.78亿千瓦时(亿kwh),占同期广东省一次能源消费累计总量的比重为7.91%。2006年,西电替代广东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最高纪录为15.3%。15年间西电送粤总量折合9469万吨标准煤,改变了能源运输方式。
   ⑶“西电东送”对广东有显著的正环境效应。它减少了广东自建燃煤发电产生的各类排放物。15年间累计创造CO2碳交易经济价值约为193.57-213.02亿人民币。“西电东送”是一种有效清洁发展机制。依据本研究给出的CO2减排量的计算模型,1993-2007年期间,西电SO2、Nox、CO2、CO、TSP、灰、渣等污染物的减排量分别累计为80787.7吨、718176.0吨、186068584.4吨、35899.4吨、9874117.6吨、2692924.0吨。按其治理成本换算成环境价值分别是:SO2为4.84亿元,NOx为57.44亿元,CO2为42.80亿元。
   ⑷“西电东送”在能源大规模空间转移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输出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经济发展。这突出体现在:拉动电力行业投资;增加输出区的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收入,产生收放分配效应;产生明显的产业互动效应。贵州、云南、广西电力行业的后向联系系数均小于1,前向联系感应度系数分别为2.60、2.14、1.73,指示其对上游产业的需求驱动不明显,但对下游产业的作用以及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作用是显著的。
   ⑸“西电东送”最深刻的社会效应是对西部地区产生体制效应。“西电东送”就业拉动效应不明显。
   ⑹水电会产生水库移民等社会成本,对生态环境有潜在的破坏,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进行制度创新,通过电价形成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来平衡区域间的利益划分,是解决水库移民以及高耗能产业向西部聚集形成新的污染源等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⑺多方参与的利益共享机制是能源空间配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多方参与的利益分享机制。
   ⑻“西电东送”为加快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提高了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电网互联为丰水期减少弃水电量损失提供了可能,带来了显著的错峰效益。
   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①构建能源空间配置的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为能源配置效应评估的提供了分析工具,突破前人关于“西电东送”等大型能源空间配置仅注重经济效应的分析框架。
   ②定量分析了“西电东送”的环境减排效应,从低碳经济角度,评估了“西电东送”累积的CO2减排量对应于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经济价值,提出“西电东送”开创了中国式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低碳经济体系树立了示范的观点。
   ③重视同一国家内部的能源合作发生的原因及其实现的制度条件,在认可经济驱动基础上,论证多方参与的利益分享机制在能源空间配置中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