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币国际化下我国黄金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
【6h】

人民币国际化下我国黄金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回顾

1.2.2 国内文献回顾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2 黄金储备的作用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演变

2.1 当今条件下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作用

2.1.1 黄金储备仍然作为一国国际支付的最后手段

2.1.2 黄金储备是维持一国币值稳定的基础

2.1.3 黄金储备可以分散外汇储备风险

2.2 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演变

2.2.1 金银复本位制

2.2.2 金本位制

2.2.3 布雷顿森林体系

2.2.4 牙买加体系

2.2.5 黄金储备在我国货币制度中作用的变化

2.3 本章小结

3 次贷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3.1 次贷危机严重动摇了美元本位制

3.2 金本位回归的可行性分析

3.2.I 黄金货币职能逐渐回归

3.2.2 当代金本位可行性分析

3.3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可行性分析

3.3 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可行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黄金储备在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中作用之借鉴

4.1 黄金储备在美元国际化中的作用

4.1.1 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大量吸收黄金

4.1.2 美国政府借助1929年经济危机吸纳美国人民手中的黄金

4.1.3 借助二战吸收黄金并将美元推向全球

4.2 黄金储备对瑞士法郎国际货币的影响

4.3 黄金储备在欧元崛起中的作用

4.4 黄金储备对日元国际地位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人民币国际化下黄金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

5.1 黄金储备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作用

5.2 人民币作为亚洲货币体系核心所需要的黄金储备规模

5.3 人民币作为一般性国际货币所需要的黄金储备规模

5.3.1 按照货币发行量的百分比确定黄金储备规模

5.3.2 按照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百分比确定黄金储备规模

5.4 人民币作为世界顶级货币所需要的黄金储备规模

5.5 金融危机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黄金储备规模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之处

6.4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肆虐全球,全球经济下滑,股市震荡不已,我国的上证指数从最高的6124点跌破1700点;当全世界正在探讨经济复苏和回暖的时候,迪拜危机再次提醒世界各国,金融海啸的余波尤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美元贬值的趋势已成定局,美元相对于人民币来说其汇率从2005年7月的1:8.12上升到2009年12月的1:6.83。金融危机肆虐,美元贬值使人们惶恐不安,对金融市场和信用货币同时失去了信心。由此引发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虽然美元本位制暂时难以推翻,但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有三种:一是重归金本位制;二是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三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下,黄金的货币功能逐渐回归,黄金的保值功能和货币职能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但是金本位回归的可能性仍微乎其微。SDR由于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不能被改造成为超主权储备货币,而新构建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的难度又很大,因此,超主权储备货币也不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良好方案。
   与重归金本位、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相比,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更具有现实性与合理性。欧元的诞生与正常运行激发了亚洲货币的建立,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出现美元、欧元与某种亚洲货币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我国应实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以人民币代表亚洲货币构建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新格局。
   纵观美元、瑞士法郎、欧元、日元的国际化过程,可知黄金储备对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人民币作为亚洲货币、人民币作为一般性国际货币、人民币作为世界顶级货币。本文重点分析并计算了这三个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的黄金储备量。除此之外,还分析了金融危机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黄金储备规模。确定人民币国际化所需黄金储备的适度规模,然后提出相应对策是本文的最终写作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