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脏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改变
【6h】

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脏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改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英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大鼠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2.3 术后大鼠心功能检测

2.4 取材

2.5 HE染色

2.6 免疫组化

2.7 Western Blot

2.8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1 心肌缺血后心脏大体标本的改变及病理改变

2 心肌缺血后心功能的改变

2.1 超声检测结果

2.2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3 心肌缺血后心脏β3受体表达的改变

3.1 心肌缺血后心脏β3受体表达部位的改变

3.2 心肌缺血后心脏β3受体表达量的改变

4β3受体在缺血后心肌组织中小血管上表达的改变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文献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基因在1989年就被成功克隆,早期研究发现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Gauthier等人在后来的研究中用PCR方法检测到心脏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存在。药理学研究提示大鼠心肌中没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表达,然而,Dincer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心肌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脏中的表达情况存在不同意见,明确其表达对于进一步研究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后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脏中表达、分布改变的情况。
  方法:(1)模型建立和取材:开胸分离心包膜,在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结扎血管,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术后8周取材,分离左心室,沿心脏短轴将左室横切为两半,一半用来切取厚片(包括有缺血区和非缺血区),整块厚片固定后石蜡包埋,另一半冷藏备用。
  (2)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手术后大鼠的心功能:氯胺酮麻醉,应用二维超声,检测大鼠心脏的LVPW,IVS,LVIDd,LVIDs,左室长轴,左室短轴,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等指标;通过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HR、SP、DP、AP、LVDP、LVSP、LVAP、LVEDP、+dp/dt max、-dp/dt 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3)β3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检测:HE染色观测心肌缺血后心脏组织的镜下表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慢性缺血后心脏中的表达、含量及其分布的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性心肌缺血后心脏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
  结果:(1)利用大鼠构建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心肌组织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瘢痕形成;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镜下可以看到典型的变性、纤维化等缺血后的改变。
  (2)超声结果提示只有左室长轴/短轴的比例值在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提示,左心室舒张压、左心室终末舒张压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免疫组化检测后我们看到心肌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均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表达,尤其是那些免于坏死纤维化的心肌细胞上表达更强,代偿肥大的心肌细胞中也有β3受体表达。心肌组织中小血管内皮上也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在缺血后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
  结论:(1)β3受体在长时间慢性心肌缺血后心脏中的表达明显上调,空间分布不均;
  (2)心脏组织中的小血管内皮上有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在缺血后心肌小血管上其表达更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