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交通动脉瘤与Willis环变异相关性分析:CTA及临床研究
【6h】

前交通动脉瘤与Willis环变异相关性分析:CTA及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较常见,通常由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能有效降低死亡率。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颅内动脉瘤的辅助诊断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患者常存在Willis环变异,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TA对发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对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利用CTA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与大脑前动脉发育变异进行相关性研究。同时研究影响动脉瘤破裂及预后的相关性因素。
   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57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64排CTA资料,并与DSA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CTA使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脑血管重建。前交通动脉瘤病例作为实验组,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前交通动脉瘤的病例(包括CTA阴性、动静脉畸形及其它部位动脉瘤)则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Willis环变异情况。另外收集9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比较,评估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有关的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动脉瘤依据直径的大小分为:小动脉瘤,直径<5mm;中型动脉瘤,直径在5-lOmm之间;大动脉瘤,直径在l0-25mm之间;巨大动脉瘤,直径>25mm。
   结果:
   57例患者CTA检查发现,前交通动脉瘤组(n=17)和非前交通动脉瘤组(n=40)共有54例出现血管异常病变(54/57,94.7%)。阳性病例包括颅内动脉瘤50例(共发现59个动脉瘤),动静脉畸形4例。仅3例患者CTA检查未见异常,所有的动脉瘤均由DSA或手术证实。59个动脉瘤包括19个前交通动脉瘤(19/59,32.2%),12个颈内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4个后交通动脉瘤以及3个椎动脉瘤。1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存在Willis环变异10例(10/17,58.8%),非前交通动脉瘤组患者中有7例存在Willis环变异(7/40,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9例患者共检出11个动脉瘤。不同大小的动脉瘤破裂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5>0.05),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破裂率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78>0.05)。
   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的产生与Willis环变异有关。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可能跟动脉瘤的大小、发生部位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