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汕头南澳岛潮间带腹足类资源调查研究
【6h】

汕头南澳岛潮间带腹足类资源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南澳岛潮间带总体概况

1.2 贝类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腹足贝类资源周年调查

2.1取样断面和时间

2.2 材料和方法

2.3调查结果与分析

2.4讨论

第三章 季节对潮间带腹足类的生理、生化的影响

引言

3.1 材料和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总结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汕头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海岛县,北回归线横贯,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优越。同时,由于交通不便的因素,南澳岛相对封闭,生态环境保存完好,为潮间带软体动物生存提供了保障;但其资源量未见报道。随着南澳—汕头跨海大桥的即将通车,便利的交通会带来南澳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势必会对南澳岛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因此,我们于通车之前对南澳岛潮间带贝类资源现状作出调查,本论文只对腹足纲种类作出报道。
  本论文从南澳岛潮间带不同底质的7个断面出发,对腹足纲贝类的周年资源现状作出调查,从种类组成和资源量两方面作出统计,研究腹足纲种类的生物群落组成、每个季节的优势种。探讨了生物量和栖息密度随着季节的变化情况。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腹足纲种类从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的季节变化作出初步研究。同时也对不同潮区,不同种类的总抗氧化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作出了分析。以期为潮间带腹足贝类的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内容如下:
  1、南澳岛潮间带腹足类种类组成群落分布特征如何:通过周年调查,于汕头市南澳岛潮间带共发现腹足纲贝类4目、17科、23属、49种,包括前腮亚纲和肺螺亚纲,其中原始腹足目5科17种;中腹足目7科14种;新腹足目4科15种;基眼目1科3种。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调查到腹足纲贝类32、26、33、33种腹足贝类。四季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4.33、3.87、4.45、4.66和2.6408、2.4839、2.5673、2.5763。
  2、数量性状组成以及各季优势种:不同的七个断面生物量的范围为36.86g/m2—245.93g/m2;栖息密度的范围为30ind/m2—526.7ind/m2,最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为白牛泥滩断面。腹足贝类在不同潮区的分布是有规律的,7个断面在不同的季节,低潮区和中潮区的腹足纲贝类生物量均大于高潮区,高潮区的栖息密度均大于低潮区和中潮区。塔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trochoides)、小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radiate)均为四季的优势种;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锈凹螺(Chlorostomarusticum)、纵带滩栖螺(Batillariazonalis)等为春季优势种。单齿螺(Monodontalabio)、褐线蛾螺(Japeuthriacingulata)、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等为其他3季优势种。
  3、重要腹足类生理、生化的季节性变化如何:6种重要经济贝类的粗脂肪含量在9.8%—12.43%之间,在相同的季节,粒花冠小月螺(Lunellacorontatgranulata)脂肪含量较高,锈凹螺(Chlorostomarusticum)和渔舟蜒螺(NeritaalbicillaLinnaeus)含量较低,在不同的季节,发现各种类均在秋季脂肪含量较高,而在冬季其含量最低。6种腹足贝类蛋白含量在40.2%—49.43%之间,锈凹螺(Chlorostomarusticum)和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蛋白含量较高;粒蝌蚪螺(Gyrineunnatator)和粒花冠小月螺(Lunellacorontatgranulata)蛋白含量则相对较低,在季节的更替中,6种腹足贝类蛋白含量均呈现出显著地差异,总体来看,春季和冬季,蛋白含量较低,秋季较高。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褐线蛾螺(Japeuthriacingulata)、锈凹螺(Chlorostomarusticum)、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3种腹足贝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都在60%左右。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的EPA+DHA含量达到了20%多,锈凹螺(Chlorostomarusticum)较少,在10%左右。
  4、不同潮区种类的抗性是否有差异:通过总抗氧化能力(TAC)实验,发现高潮区种类—小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radiate)明显高于其他种类,不同潮区种类的抗氧化能力(TAC)结果说明,高潮区种类明显大于低潮区和中潮区种类。腹足贝类不同组织间的总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其中,除了黄口荔枝螺(ThaisLuteostoma),其他几种腹足贝类均呈现出腹足部最小,性腺部分最大,内脏团次之的规律。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组织间,多数贝类也是遵循性腺部>内脏团>腹足部的规律;不同种类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