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与获得途径研究
【6h】

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与获得途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提出问题

1.2目的及意义

1.3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主要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4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2.1.1国外的相关研究

2.1.2国内的相关研究

2.1.3几点述评

2.2主要理论

2.2.1土地的社会性

2.2.2二元结构理论

2.2.3产权理论

2.2.4计划行为理论

2.3相关背景研究

2.3.1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类型

2.3.2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数量构成

2.3.3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

3.1调查地区基本情况介绍

3.1.1粤东地区

3.1.2珠三角地区

3.2问卷的设计与数据的收集

3.2.1问卷设计

3.2.2数据收集情况

第四章 统计分析

4.1土地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4.1.1不同个体基本特征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差异

4.1.2不同家庭特征因素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差异

4.1.3不同社会保障特征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差异

4.1.4不同返乡意愿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差异

4.1.5不同土地继承顺序看法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差异

4.1.6不同土地价值看法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差异

4.2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变量选取及研究假设

4.2.2模型构建

4.2.3变量统计描述

4.2.4回归结果分析

4.3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获得途径诉求

4.3.1土地获得途径

4.3.2村委继续分地的原因

4. 4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策性启示与总结

5.1政策性启示

5.1.1加快户籍改革,化解社会不公

5.1.2加强土地政策宣传,引导土地市场流转

5.1.3对城市进行分级,采取区别化的城镇化政策

5.2总结与展望

5.2.1研究结论

5.2.2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推进实施的城镇化进程无疑成为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但在城镇化进程中有部分新生代无地农民工仍处在社会边缘下的边缘,这部分人由于土地承包期的延长,土地承包起点的不公平以及部分土地调整受限制,一直无法拥有土地,也无法享受与土地关联的一系列权利。虽然我国从全局出发提出的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满足一部分无地农民的土地诉求,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本文利用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粤东和珠三角地区的问卷调研数据,试图了解这两个地区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困境和诉求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主要基于组织行为学的“意愿-行为-结果”的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以粤东和珠三角这两个城镇化率差异较大的地区为样本,将地区因素、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保障因素、返乡意愿和农地价值观念等自变量纳入 Logistic模型中,考察这些因素对土地获得意愿的影响作用,并且探索其获得土地的途径。
  文章首先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了两地区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的整体情况。结果表明,当前粤东和珠三角地区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意愿有一定的差异。接着,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先通过交叉列表,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新生代无地农民工土地意愿的差异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土地意愿的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的考察。结果发现,土地意愿是个体、家庭、返乡意愿以及新生代无地农民工土地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土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解释,试图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新生代无地农民工的土地诉求。最后,还对其所期望的三种土地获得途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关于土地获得途径及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对两地区有关部门掌握具有不同特征的新生代无地农民工在土地诉求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