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州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现状解读的质性研究
【6h】

广州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现状解读的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国外研究概况、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1.2国内研究概况、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1.3量化研究的局限性

1.4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伦理的质性研究

1.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材料

2.2研究对象和方法

2.3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2.4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章结果

3.1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获取行业伦理知识的来源——多元而零散

3.2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规范的理解——意识重视但现实缺乏

3.3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知情同意的解读——美好的理想VS难以操作的现实

3.4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保密原则的解读——保密到何种程度比较合适?

3.5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咨访之间的非性的双重关系的解读——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待非性的双重关系充满矛盾。

3.6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咨访之间浪漫关系的解读——严重错误VS高级错误

3.7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专业能力的解读——专业能力没有确定的评价标准,工作者需要督导和持续培训的帮助

3.8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情感能力的解读——“情绪是治疗关系转变的契机”

3.9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中督导问题的解读——急需建立的“安全网”

第四章讨论

4.1行业伦理规范的他律与从业者内心升华的自律

4.2用伦理决策模型调节行业伦理规范中的文化差异

4.3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需要将追求更高的行业伦理准则作为对自己的要求

第五章全文总结

5.1结论

5.2本研究的特色

5.3本研究的局限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文献综述:发达国家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

附录2 翻译 英国心理学工作者行为规范、伦理原则和指导准则

附录3知情同意书和访谈提纲

成果

致谢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和意义: 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伦理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较少、研究面较窄。但是随着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该行业相关伦理研究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当前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伦理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伦理规范来指导我国从业者的伦理行为,已经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 本课题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的角度入手,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问题和行业伦理规范的看法与态度,试图用质性研究方法深描诠释的特点呈现广州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现状的理解,为行业伦理规范的本土化及相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伦理规范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分层目的性抽样法,选择了广州市目前正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不同机构、不同工作年资的从业者(1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的深入访谈收集资料,运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他们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的理解。 结果: 1.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获取行业伦理知识的来源——多元而零散。本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获取行业伦理相关知识:学校教育、各种非学历培训班、专业书籍、影视传媒、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术调查研究。 2.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行业伦理规范的解读——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一致认为行业伦理规范十分重要,同时他们也希望行业伦理规范能够突出细节以便于指导,并且增加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3.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知情同意的解读——美好的理想VS难以操作的现实。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工作者都认为知情同意十分重要,需要严格执行。但在现实中知情同意并没有像伦理规范要求的那样实施。其中,来访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不了解加大了知情同意的实施难度,而高校心理咨询的不收费导致高校中的从业者在知情同意这一观念上的淡化。 4.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保密原则的解读——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认为保密原则十分重要,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开展的前提和底线。但是当第三方提出需要了解病人病情的时候,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处于保护病人隐私权和遵守单位规定的两难境地。有的受访者表示只要对来访者的可辨识信息进行处理就可以将其资料用于学术交流及其他地方。 5.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非性的双重关系的解读——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待非性的双重关系充满矛盾。对于熟人或来访者的心理期待与现实要求,低年资的从业者一般是采取坚决避免双重关系的态度;而对于资深工作者,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比较复杂,对于这种咨询之外的关系很难避免,并发展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6.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咨访之间浪漫关系的解读——严重错误VS高级错误。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清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规避咨访之间的浪漫关系,尽管行业伦理规范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从业者并不十分清楚规范背后的深意。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认为和来访者之间发生浪漫关系是严重错误,有的将此归因于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移情和反移情。 7.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专业能力的解读——专业能力没有确定的评价标准,工作者表示需要督导和持续培训。受访对象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的评价基本保持比较客观中肯的态度,认为自己有胜任工作的基本素质。他们同时表示目前业内缺乏清晰的专业能力评价标准,自己在专业能力方面需要持续的培训和督导。 8.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情感能力的解读——情绪是咨访关系转变的契机。在访谈过程中,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普遍承认工作中会产生负性情绪,但是认为这种情绪是促进自己体察内心的契机,也是促进咨访关系转变的契机。 9.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督导问题的解读——急需建立的“安全网”。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迫切希望国家制定相关规定建立规范的督导制度。同时,有的受访者对督导师的资格提出了质疑,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适合做督导师的人非常少。为了解决督导的需要,他们发展出案例讨论、同行督导、个人体验替代督导等策略。 结论: 1.目前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制度,这种情况影响了行业伦理规范的建设,造成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依靠自己零散的行业伦理知识进行自律监督。为了更好地遵守行业伦理,需要统一规范的行业伦理规范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需要将这种他律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成为升华后的自律。 2.中国本土的“熟人社会”的文化环境与来源于西方的行业伦理规范之间产生了碰撞,需要有一种合适的策略去调和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西方国家正在探索的伦理决策模型也许能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提供一种启迪。 3.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需要像重视专业技术一样重视行业伦理问题,并且自我省视社会环境对自己伦理观念的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应不断向最高的伦理准则努力前进。这不仅可以帮助从业者加深对行业伦理规范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名伦理道德高尚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 特色: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对于行业伦理的解读进行了深描诠释,得到量化研究中欠缺的具体微观的行业伦理现象。 局限性: 1.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在访谈互动中不可避免会对受访者的情绪、观点、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无法排除受访者在访谈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顾虑而无法充分表达想法的情况。 2.深入访谈的分析方法与结果因人而异,分析和结论缺乏统一有效的检验标准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本研究的结论仍然需要后续研究及相关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和修正。 3.本研究在研究问题的界定上比较宽泛,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够具体,在后续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更加清晰的界定行业伦理规范的具体研究问题。 4.由于质性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不能够像量化研究那样推广到总体人群,因此需要后续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对本研究中发现的现象进行检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