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感病毒H1N1亚型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列分析
【6h】

流感病毒H1N1亚型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列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 流感病毒概述

1.1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简介

1.2 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

1.3 流感病毒表面抗原神经氨酸酶

1.4 系统进化树

第二章 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的序列解析和进化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血凝素基因HA1种系发生树的构建

2.1.3 血凝素基因HA1的同源性分析

2.1.4 血凝素基因HA1的序列分析

2.2 结果

2.2.1 2000~2009年血凝素基因HA1的进化分析

2.2.2 同源性分析

2.2.3 HA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位点变异

2.3 讨论

2.3.1 系统发生树的选择

2.3.2 系统发生树的分析

2.3.3 HA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位点分析

第三章 H1N1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进化分析和序列解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种系发生树的构建

3.1.3 同源性分析

3.1.4 序列分析

3.2 结果

3.2.1 2000~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NA的进化分析

3.2.2 2000~2009年H1N1甲型流感病毒NA的同源性分析

3.2.3 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位点变异

3.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大致分为A、B、C三种类型。流感每年都有不同规模的小流行,并且若干年一次全球范围的大流行,给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流感病毒的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这层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成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出芽,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自己身上之后脱离细胞,去感染下一个目标。包膜中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血凝素因为能够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聚集而得名。HA单体是由3条以非共价形式连接的糖蛋白肽链构成三聚体。HA的表面有5个抗原决定簇,其抗体能够抑制血凝以及中和病毒,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出来,是重要的保护性抗体。但是HA的氨基酸序列非常容易发生改变,从而导致HA抗原性的变异,因此,成为流感病毒亚型分类的主要依据。
   每个HA单体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HA1构成的球形头部,含有受体位点和抗原决定簇;另一部分为柄,由HA1一部分和整个HA2组成,插入囊膜。HA是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流感病毒通过其表面的HA1区与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唾液酸结合,HA2区与宿主细胞表面发生膜融合从而使流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故HA1区对防治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HA1基因为研究重点。
   神经氨酸酶可以水解宿主细胞表面的糖蛋白N-乙酰神经氨酸,释放成熟的流感病毒体,并防止新生病毒的聚集。NA具有抗原性,抗NA的抗体可以抑制新生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但不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因此,HA和NA在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2000~2009年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1的进化分析和序列解析。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研究2000-2009年世界各地不同物种的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的演变特征。首先,从NCBI数据库下载所需序列,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对其构建种系发生树,分析病毒序列的进化关系。其次,对HA1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位点特性分析,包括受体结合位点、抗原决定簇以及潜在糖基化位点的分析,由此来推测该分离株的基因变异情况。
   进化树的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流感病毒和2000-2008年人H1N1流感病毒差异较大,不在一个分支上,而与北美H1N1猪流感病毒位于一个小分支,并且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说明了,新型流感病毒为变异病毒,并且很有可能由北美洲的H1N1猪流感病毒进化而来。除此之外,猪H1N1毒株部分存在于禽H1N1主干,部分存在于人H1N1主干。说明在进化过程中,猪H1N1与禽、人H1N1都有相似之处,而新型流感病毒又可能由猪流感病毒进化而来,所以导致09年的新型流感病毒跟往年流感病毒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异。
   HA1蛋白含有5个抗原决定簇,在它的三维构象中,A、B抗原决定簇都位于蛋白质的头部,尤其是B簇直接位于抗原结构的最顶部,更容易与抗体接触而发生位点变异,而这些变异的毒株更有可能成为新的流感病毒株。新型流感病毒之所以取代2000~2008年的人流感病毒,在2009年占主导地位,因为他们在抗原决定簇发生突变的位点有20个,涉及4个抗原决定簇。病毒株HA1基因抗原决定簇和多个受体结合位点发生变异,并且新型病毒与猪H1N1流感病毒在大多数变异位点的氨基酸相同。由此可以再次推论,新型流感病毒很大可能是从猪H1N1流感病毒进化而来。
   因此,本论文在第一部分的结论是:2009年新型流感病毒毒株HA1基因可能由早期来自北美洲的H1N1猪流感病毒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一些重要位点的变异导致HA1基因发生抗原性变异,从而导致流感的大爆发。
   第二部分:2000~2009年H1N1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进化分析和序列解析。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研究2000-2009年世界各地不同物种的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演变特征。首先,本论文选取了2000~2009年世界各地的人/猪/禽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从NCBI数据库下载所需序列,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对其构建种系发生树,分析病毒序列的进化关系。其次,对NA氨基酸序列进行位点基因特性分析,主要包括抗原决定簇、酶活性位点以及潜在糖基化位点的分析,由此来推测该分离株的基因变异情况。
   NA氨基酸的进化树结果显示:2009年的新型流感病毒和以往的人流感病毒相隔较远,而与禽和猪源的流感病毒相隔较近。在2000~2008年人流感病毒组成的分支中,含有一株来源于2000年的禽流感病毒。并发现,他们的NA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可以认为这些毒株之间具有同源性。说明很有可能,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NA基因片段发生了重组,从而导致了NA的抗原转移。
   NA蛋白含有7个抗原决定簇,本论文选取的病毒NA序列的抗原决定簇当中的大部分位点十分保守,个别发生变异的抗原位点均位于NA蛋白质的头部。并且发生变异的这些序列并不十分重要,对NA的抗原性改变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NA蛋白的酶活性中心位于NA的头部,本论文当中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基本上高度保守,只有少数个别酶活性发生变异,并且变异株很少,范围也不广。其中一个酶活性位点的变异发生在两株来自2008年的人源流感病毒株,由组氨酸H变为酪氨酸Y。还有的酶活性位点的变异发生在极少数人/禽/猪流感病毒中,并且变异范围不是很广,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亚洲地区。有一些流感药物是专门针对NA酶活性中心设计的,尽管2000~2008间极少数流感病毒的酶活性中心位点发生变异,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2009年出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对传统抗流感药物产生耐药性。
   本研究结合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HA1和NA蛋白变异特征与规律、进化趋势等因素。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2000~2009年间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1和NA蛋白的关键位点特征和病毒进化情况。为以后我国流感病毒的流行检测与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