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
【6h】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毫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1 脑卒中后抑郁的针灸治疗概况

附2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数据库

附3 攻读博士期间的工作成绩

致谢

声明

统计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现代文献进行研究,以求达到以下目的:(1)分析文献的特征,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及科研。(2)系统评价目前常用的针灸疗法与抗抑郁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第一部分: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指标、检索工具、检索时间等后,进行检索,获取全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发表时间、研究地区、发表来源、诊断标准等方面的计量学分析。
   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筛选电子文献中关于毫针针刺疗法、电针疗法和针药(指抗抑郁药)结合综合疗法与抗抑郁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比较的临床试验,将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Cochrance协作网站提供的软件RevMan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第一部分:最终纳入254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广东、天津等地区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患者诊断标准主要综合采用中风诊断标准和抑郁症诊断标准,前者以参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为主,后者多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为主;治疗组设计主要采用毫针针刺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法;对照组则多使用氟西汀等抗抑郁药进行设计;疗效评价指标以观察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为主,其中单纯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为主。
   第二部分:毫针针刺与抗抑郁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比较的系统评价:(1)共纳入14个RCT,1429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6篇,包括402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毫针针刺疗法治疗PDS6周后的总有效率较抗抑郁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3,95%CI(1.32,6.94)]。(3)6篇高质量文献均报道了HAMD评分,其中,1篇还报道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2篇报道了Barthel指数,1篇报道了SSS(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1篇报道了FIM(功能独立性评定),1篇报道了MESSS(改良爱丁堡十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及其减分率,1篇报道了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1篇报道了中医症候量表,1篇报道了MMSE(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1篇报道SF-36(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评分,4篇报道了不良反应,但因各指标文献数量、量表版本和抗抑郁药不同,未行meta分析。
   第三部分:电针疗法与抗抑郁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比较的系统评价:(1)共纳入13个RCT,1062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5篇,包括549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总有效率较氟西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4,95%CI(1.12,3.36)]。(3)4篇高质量文献均报道了HAMD评分,1篇还报道了SDS评分,2篇报道了Barthel指数,1篇报道了CGI评分,1篇报道了MESSS评分及其减分率,4篇报道了不良反应,但因各指标文献数量、量表版本和抗抑郁药不同,未行meta分析。
   第四部分:针药结合与抗抑郁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比较的系统评价:(1)共纳入29个RCT,2349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3篇,包括184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针结合氟西汀对PSD患者症状的改善较氟西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50,95%CI(-3.40,-1.60)]。(3)1篇高质量文献报道了HAMD减分率,2篇还报道了SDS评分,1篇报道了CSS(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1篇报道了FIM评分,1篇报道了WHOQOL-BREF(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因子分评分,2篇报道了不良反应,但因各指标文献数量、量表版本和抗抑郁药不同,未行meta分析。
   结论:
   (1)针灸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不断增多,现已形成热点研究地区、主要发表阵地、常用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等特征,为规范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
   (2)本研究初步表明针灸疗法和针药结合均较单纯抑郁药的效果好,但其临床研究的方法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而且随着抗抑郁药物的日益发展,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