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天性心脏病的双源CT诊断与左心功能评价研究
【6h】

先天性心脏病的双源CT诊断与左心功能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双源CT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功能的双源CT评价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综述 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结构与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双源CT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DSCT后处理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行DSCT检查的47例经外科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CAG)检查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2月~74岁,平均年龄29.2±22.9岁。均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扫描仪进行心脏扫描。采用自动重建的心动周期中图像质量最好时相横断面图像分别进行二维、三维的图像后处理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二维重组图像(MPR、MIP)层面以能沿解剖结构的长轴显示该疾病的大体病理特点为标准,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重建层面;三维重组图像(VR)以能清晰显示该疾病病变特点为最佳角度进行保存。由2名对心血管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4分法对上述横断位图像、二维及三维重组图像的各种疾病病理改变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3分表示最佳诊断;2分表示能诊断;1分表示勉强诊断;0分表示不能诊断。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确定。
   结果:
   1.二维重组图像对心内畸形、心脏与大血管连接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显示均优于横断位(P<0.05)。
   2.三维重组图像对心内畸形的显示不如横断位(P<0.05);对心脏与大血管连接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显示优于横断位(P<0.05)。
   3.二维重组图像对心内畸形的显示优于三维重组图像(P<0.05);二维重组图像与三维重组图像显示心脏与大血管连接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无统计学差异(P>0.05)。
   4.多种心血管畸形具有相对最佳的CT重建层面。
   4.1心内畸形
   房间隔缺损、单心房(四腔心层面MPR或MIP);室间隔缺损(四腔心层面MPR、MIP或平行于升主动脉的斜矢状位MPR、MIP);单心室(四腔心层面MPR及心室流出道层面斜位MPR或MIP);左、右房室连接(四腔心及心室流入道层面MPR);左/右室流出道狭窄、右室双出口(心室流出道的斜矢状位MPR);二/三尖瓣(左/右室流入道层面及四腔心层面MPR);主/肺动脉瓣(主/肺动脉根部短轴位MPR)。
   4.2心外大血管畸形
   ①主动脉病变:主动脉弓畸形(平行于主动脉长轴的斜矢状位MPR、MIP及VR);主动脉骑跨(平行于升主动脉的斜矢状位MIP或MPR)。
   ②肺动脉病变: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干狭窄或扩张(平行于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长轴的薄层MIP、MPR)。
   ③动脉导管未闭:(通过降主动脉和主肺动脉干的斜矢状位MPR、MIP及VR)。
   ④肺静脉病变:肺静脉畸形引流(肺静脉入心房的冠状位MIP);肺静脉闭锁(肺静脉入心房的斜横断位或冠状位MIP)。
   ⑤体静脉畸形连接:永存左上腔静脉、右上腔静脉畸形、下腔静脉畸形(上、下腔静脉汇入左、右心房的冠状位MIP)。
   ⑥冠状动脉病变:LM、LAD近段(左冠瓣位MIP);LAD中远段(心前壁位);LAD全程(室间隔位MIP);RCA近段(右冠瓣位MIP);RCA中远段(膈面位MIP);RCA全程(右房室沟位MIP);LCX近段(左冠瓣位MIP);LCX全程(左房室沟位MIP)。另可结合CPR重建及VR冠脉血管束整体显示冠状动脉病变。
   结论
   1.DSCT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是诊断CHD的重要手段;以横断位图像为基础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满足以不同方式显示心脏大血管病理解剖结构改变的要求,弥补了CT横断位图像对部分复杂畸形显示不充分的缺点。
   2.二维重建图像有利于显示心脏内、外各结构畸形,三维重建图像不利于显示心内结构畸形。
   3.联合应用DSCT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不仅有利于提高对心脏大血管解剖畸形的显示率,且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直观、逼真的影像学信息。
   4.不同的心血管畸形具有相对不同的最佳CT重建层面,利用最佳重建层面,可以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解剖结构改变做出更快速、准确的诊断。
   第二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功能的双源CT评价研究
   目的:对比DSCT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探讨DSCT定量评价CHD左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材料和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28例3天内同时行DS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外科手术或X线心血管造影(CAG)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月~74岁,平均28.9±22.8岁。均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扫描仪进行心脏扫描。将0%~100%全时相图像数据调入左心室功能分析软件,软件将自动勾画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心室腔内表面和外表面,必要时进行手动调整。进而自动计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心肌质量(myocardial mass,MM)等指标。本研究所用数据分析由一名熟练使用此软件的影像诊断医师独立完成,并通过三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结果:
   1.DSCT与RT-3DE两种检查方法对EF、MM的评估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t=-2.018,P=0.054; t=-0.298,P=0.768);对其余各指标的评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SCT所测EDV、ESV及SV均显著高于RT-3DE。
   2.DSCT与RT-3DE两种检查方法的左心功能各测量指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且具有线性关系,其中以MM、EDV的相关性最高,分别为rp=0.941、rp=0.912。
   3.两种检查方法还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在临床上还不可以相互代替使用。
   结论
   1.DS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可同时完成对CHD心脏、大血管解剖结构畸形的诊断及左心室功能的评价,即可实现对CHD的“一站式”无创性检查,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2.DSCT对CHD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与RT-3DE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两种检查方法各测量指标还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还不能相互代替使用。
   3.DSCT对CHD左心功能的评价可做为临床手术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