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6h】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 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3 创新点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一般理论

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2.1.1 法的本质理论

2.1.2 法经济学理论

2.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特征

2.2.1 法定性

2.2.2 附随性

2.2.3 惩罚性

3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考察

3.1 主要立法规定

3.1.1 第55条第1款规定

3.1.2 第55条第2款规定

3.2 现行立法的主要问题

3.2.1 消费者概念模糊

3.2.2 适用范围狭窄第一,惩罚对象单一

3.2.3 数额规定僵化

4 域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借鉴

4.1 大陆法系代表性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

4.1.1 日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4.1.2 德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4.2 英美法系代表性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

4.2.1 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4.2.2 英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4.3 域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3.1 主观要件全面

4.3.2 规制行为宽泛

4.3.3 数额确定合理

5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5.1 科学界定消费者的概念

5.1.1 将消费者限定为自然人

5.1.2 将知假买假者明确规定为消费者

5.1.3 将非合同主体纳入消费者的概念中

5.2 扩大适用范围

5.2.1 扩大适用对象的范围

5.2.2 放宽主观要件

5.2.3 拓宽规制行为的范围

5.3 完善对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规定

5.3.1 提高最低赔偿标准

5.3.2 设置弹性赔偿数额

5.3.3 增加数额裁量因素的规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