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脑血管病的概述

2.虚拟现实技术的背景、技术特点

3.虚拟现实技术在运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4.BioMaster虚拟现实训练系统与FlexTable数字OT训练系统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组织损害的疾病,多表现为运动、认知、言语吞咽及心理等方面功能障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目前针对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训练多以各种运动治疗为主,虽然其疗效明确,临床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治疗上过于强调动作的分解练习,忽略动作的整合性;②运动形式较为枯燥,患者难以持续坚持;③评估方法多以主观评估方法为主,治疗效果难以精准量化。相比传统运动治疗,虚拟现实技术弥补了以上不足,它具有沉浸、交互和构想三大特点,可为患者创建交互式的激励环境,在满足患者感官刺激的同时,激励患者持续地训练,将繁琐无味的机械性康复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进而达到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目的,帮助患者将训练中学习到的运动技能更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本研究希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作业治疗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以探讨联合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疗效。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入选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平均49.73±17.73岁,病程平均95.53±44.96天;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平均52.13±18.17岁,病程平均72.26±47.94天。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衡量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运动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配合之下,加用作业治疗训练,每天共50分钟,每周5次,共治疗4周;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及作业治疗训练的基础上,增加BioMaster及Flextable数字OT训练,每日训练时间由作业疗治疗训练20分钟结合BioMaster及Flextable数字OT训练各15分钟组成,每天共50分钟,每周5次,共治疗4周。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FMA-UE评分、FTHUE-HK分级、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FTHUE-HK分级评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但联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尚不明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