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机制与临床研究
【6h】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机制与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康柏西普治疗中国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相关基因的药物遗传学研究

1.1 前言

1.2 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检查设备、实验器材、用药

1.2.3 治疗

1.2.4 根据疗效分组

1.2.5 DNA制备与遗传分析

1.2.6 统计学分析

1.3 试验结果

1.3.1 候选SNPs的特征和基因分型结果

1.3.2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治疗结果

1.3.3 单个SNP和治疗效果的关系

1.3.4 单倍型和疗效的关系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2.1 前言

2.2 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主要检查设备、用药

2.2.3 观察指标

2.2.4 治疗

2.2.5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最佳矫正视力

2.3.2 PED高度

2.3.3 PED表面积

2.3.4 PED体积

2.3.5 典型病例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激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一个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光相干断层扫描生物标记物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章 康柏西普治疗中国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相关基因的药物遗传学研究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遗传风险变异和康柏西普治疗中国人群湿性AMD疗效的遗传药理学关系,明确对于康柏西普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是否存在着遗传变异,为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研究纳入了AURORA和PHENIX临床试验的184例湿性AMD患者,均进行了玻璃体腔康柏西普药物注射治疗。每个患者都记录了年龄,性别,每次访视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以及注射药物的次数。将BCVA6个月及12个月较基线变化>5个字母数的分为有反应组,≤5个子母数的分为无反应组。选取了7个候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包括补体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CFH)、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age-related maculopathy susceptibility2,LOC387715/ARMS2)、高温需求蛋白A-1(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1,HTRA1)和补体C3(complement component C3,C3)。SNP基因分析采用TaqMan荧光实时PCR检测各SNP位点的基因型。并采用单一基因位点分析和单体型分析,测定各SNP对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结果的影响。
  结果:我们发现,在单一基因位点分析和单体型分析中,rs10490924和rs11200638位点与康柏西普治疗中国人群湿性AMD的应答反应显著相关。6个月时,ARMS2的rs10490924位点和HTRA1的rs1120063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之间是不一致的(P=0.018和0.008),在HTRA1rs11200638位点携带GG或GA基因型以及LOC387715/ARMS2rs10490924位点携带GG或GT基因型的患者比携带AA或TT基因型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更好。
  结论:SNPrs10490924和rs11200638可作为评估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的视力变化的遗传标记。同时根据AMD患者的遗传信息,可以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二章 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的干性AMD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将2016年4月至8月确诊为干性AMD并合并有PED的17例患者20只眼睛纳入本研究,所有患眼病变区均行经黄斑中心凹下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并根据患者随访情况,每3个月按需再次行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凝后随访18个月,对比基线与治疗后1、3、6、12、18个月的BCVA(ETDRS字母数)、患眼的PED高度、PED表面积及体积的改变,同时记录微脉冲激光光凝次数。
  结果:患者基线平均BCVA为60.85±6.52个字母数,基线平均PED高度为434±273.22μm;治疗后1、3、6、12、18个月平均BCVA分别为62.15±6.26、62.95±5.03、 63.55±5.81、63.85±4.87、64.4±5.67;平均PED高度分别为(411.1±289.05μm)μm、 (385.55±303.84)μm、 (249.95±170.41)μm、(213.95± 182.74)μm、(177.65± 147.10)μm。治疗前与治疗后BCVA、PED高度、PED面积及PED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7,P=0.002、F=15.267,P=0.000、F=10.238,P=0.000和F=8.611,P=0.000);每一种记录指标同基线比较,均是从6个月开始出现差异。开始治疗后18个月,治疗眼未发现新的玻璃膜疣产生。20只眼均重复微脉冲激光治疗。治疗次数:2、3、4和5次的例数分别为13只、4只、2只眼和1只眼。
  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对合并PED的干性AMD患者治疗有效,使患者视力维持在较好水平,并降低PED高度,消退玻璃膜疣,可重复治疗,安全性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