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分析
【6h】

755nm皮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黄褐斑的概况

2.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黄褐斑的治疗方法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20例受试者的一般统计学资料

3.2 医生评价

3.3 患者满意度评价

3.4 典型病例效果图对照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通常于面部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Fitzpatrick分型为Ⅲ~Ⅳ的育龄期女性。黄褐斑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已知的诱发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激素水平(如女性性激素水平异常)、甲状腺疾病、妊娠,以及药物因素(如避孕药及苯妥英钠)等。一线治疗主要包括广谱防晒霜、外用酪氨酸酶抑制剂,如氢醌;二线治疗主要是化学剥脱治疗,如维甲酸、三氯乙酸;三线治疗主要是各种模式的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其余治疗还有口服氨甲环酸、中药等。虽然治疗方法众多,但存在有效率低、复发率高、治疗周期长、治疗后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PHI)、色素减退等问题。皮秒激光的出现为色素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其脉冲持续时间为皮秒级(10-12sec),瞬间破坏黑色素,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在清除文身方面已普遍开展,而在黄褐斑治疗方面尚处于试行阶段,国内外研究及报道案例较少。本研究对20例黄褐斑患者使用755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并进行有效性观察。
  目的:
  观察755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在北京陆军总医院激光中心就诊并被明确诊断为轻到重度面部对称性黄褐斑患者共20例,对2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每4周1次,总疗程为4次的755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每次皮秒治疗采用Focus蜂巢模式,能量密度0.25~0.40J/cm2,光斑直径8~10mm,频率5.0Hz,脉宽550×10-12sec。治疗后随访12周。所有患者每次激光治疗前以及末次治疗结束后4、12周均给予面部拍照存档,并由两位以上皮肤科医生对照片进行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评分,每次评价由固定的2名皮肤科医生进行,对有歧义的结果,由第3位医生再评价,取结果一致者。疗效判定标准根据Kimbrough-Green等制定的MASI计算公式(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进行评定。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观察复发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FiztpatrickⅡ型2例(10.0%),Ⅲ型11例(55.0%),Ⅳ型7例(35.0%)。治疗前MASI评分9.75±3.93(2.90~17.10),4次激光治疗后的平均MASI评分分别为(8.34±3.38)、(7.13±2.96)、(6.07±2.62)和(5.13±2.30),12周后随访的MASI评分为(5.74±2.68)。4次治疗结束后MASI评分下降47.36%,12周后随访MASI评分上升13.11%。其中治疗前MASI评分和4次治疗后MASI评分比为(9.75±3.93vs5.13±2.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次治疗后和12周随访时MASI评分比为(5.13±2.30vs5.74±2.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20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755nm皮秒翠绿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