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商银行智能终端营销问题研究
【6h】

工商银行智能终端营销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相关定义

2.2 他行智能终端产品及特点

3 工行智能终端营销现状

3.1 工行智能终端特点及营销现状

3.2 与市场同质产品对比情况

4 工行智能终端普及率不足SWOT分析

4.1 工行智能终端所面临的机遇

4.2 工行智能终端所面临的挑战

4.3 工行智能终端优势

4.4 工行智能终端劣势

5 工行智能终端营销策略

5.1 产品策略

5.2 服务策略

5.3 宣传策略

5.4 激励策略

6 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以制度规范,统一标准

6.2 建立跟踪通报机制

6.3 完善总结评价和优化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工商银行自1985年成立以来,在其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2006年3月1日,工商银行出台《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正式为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自此工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物理网点服务,而是形成了线上和线下的双重服务渠道。围绕传统的银行结算、查询等功能,工商银行提出电子银行发展战略,通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形成了包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在内的电子银行平台,以客户操作替代银行操作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但是随着近几年互联网应用的推广,淘宝、微信、大众点评的诞生与普及,对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为通过平台聚集人气从而带动结算的理念相比较工行传统的电子银行服务更加有效,更适合普及和推广。于是工行推出了一系列智能终端,又称为“e-ICBC”互联网金融战略。内容包含融e购、融e联、融e行三种产品,其功能分别与淘宝、微信和大众点评相类似。此后工行就上述智能终端展开推广与营销,但其营销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旨在为工行智能终端营销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本文研究的问题围绕工行的智能终端产品,因产品均为近几年推出,故关于这一内容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本文研究内容分为六个章节阐释,第一章节为绪论,详细阐述了本文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同时明确了研究目的,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分析国内外智能终端营销的研究综述,因关于工行智能终端的相关文献不多,故这一部分主要围绕与工行智能终端类似的产品的研究文章进行分析。第三章为工行智能终端的营销现状及问题阐述,这一部分通过数据对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提出工行智能终端营销不利这一现状,对其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展开分析。第四章节利用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和SWOT分析方法,对工行智能终端营销不利的原因展开深入研究,剖析其实质因素。第五章就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第六章针对具体的营销策略提出保障实施的注意细节。 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工行智能终端营销效果不理想主要因素集中在产品、宣传、服务和激励四个方面。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工行自身特点,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并明确相关保障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