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评论改革(1994-2013)
【6h】

新媒体背景下《人民日报》评论改革(1994-2013)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核心问题

1.2研究意义

1.3相关文献综述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994年-1996年,报纸数字化转型兴起

2.1 改革背景: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2.2 宣传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2.3 改革内容:新媒体“海量信息”冲击党报评论开启增量改革

2.4 评论特征:以正面宣传为主

2.5 面临困境:媒体碎裂化与党报受众流失

3 1997年-2009年,以报网互动为核心的评论改革逐步深入

3.1报网互动的“试探阶段”(1997-1999):《人民日报》首次正式“触网”

3.2报网互动走向纵深(2000-2004):报网联合打造舆论场

3.3报网进入融合时期(2005-2009):优势互补,报网全方位开展合作

3.4 面临困境:传统的坚守与突破

3.5 本章小结

4 2010年-2013年,党报开启新一轮数字革命

4.1 改革背景:新媒体的繁荣削弱党报话语权的强势地位

4.2 宣传政策:党报角色由“宣传工具”到“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

4.3 改革内容:全面学习新媒体,开展从内容到形式的评论改革

4.4 评论特征:亲切、多元、专业、灵活与碎片化

4.5 文本分析:党报评论的群众视角与网络词汇的运用

4.6 面临困境:被边缘化的官方舆论场和“双轨制”的改革困局

4.7 本章小结

5 结语

5.1 结论

5.2 思考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名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我国,党报评论是传递党的政策、精神的重要平台,是党直接发出声音的主要方式,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起舆论引导作用。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勃兴与活跃,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解构并日趋平民化,党报评论的功能实现面临诸多挑战。《人民日报》所代表的“主流话语体系”,如何避免被边缘化?在信息技术发展、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人民日报》评论是如何实现统一思想、凝聚社会共识?提出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探究新媒体背景下党报评论为保持话语权的优势地位而进行的改革。
  本文以1994年-2013年的543篇《人民日报》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人民日报》评论改革,并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6年),报纸数字化转型兴起;第二阶段(1997年-2009年),以报网互动为核心的评论改革逐步深入;第三阶段(2010年-2013年),党报新一轮数字化革命开启。在具体研究中,主要考察《人民日报》评论改革的背景、内容和特征,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党报评论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最后得出结论:《人民日报》评论改革以“舆论引导”为核心,主要围绕选题类型、评论意图、评论主体和评论视角来进行,改革后的评论选题类型更加丰富,观点更加多元,作者构成偏向个体,态度更加亲民。然而,改革的收获与困境并存,一方面党报仍然受到体制束缚,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转型方向不明确,党报评论的改革道路仍将漫长且艰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