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鹏澳海域微表层与次表层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6h】

大鹏澳海域微表层与次表层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海洋浮游植物

1.2 海洋微表层概况

1.3 浮游植物定性定量方法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水产养殖对水体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时空分布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大鹏澳海域微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光合色素日变化

4.1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利用HPLC色素分析技术,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调查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和次表层水体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时空分布以及粒径特征,揭示了水产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粒径特征的影响,并比较了微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光合色素之间的差异,揭示了微表层对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富集程度,此外对冬夏两季微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日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日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共检出21种浮游植物色素,色素种类丰富。微表层和次表层之间光合色素种类相同,但含量略有不同,微表层和次表层中均以小型浮游植物(>20μm)对Chl a贡献最大,微型浮游植物(2.7~20μm)次之、微微型浮游植物(<2.7μm)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微表层和次表层的季节变化趋势不同,微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夏季最低;而次表层相反,浮游植物生物量夏季最高。微表层对micro-级Chl a、micro-级Fuco和micro-级Peri存在明显的富集作用。
  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具有显著的摄食影响。在牡蛎养殖期(2013年9月-2014年4月),养殖区内T-Chl a(各粒径之和)的平均浓度比外部海域低约60%。养殖区浮游植物的消耗主要是micro-级Chl a、Fuco和Peri。相比之下,nano-级色素受到牡蛎滤食的影响小于micro-级色素。此外,牡蛎对硅藻和甲藻均有明显的滤食作用,但对甲藻的滤食作用比硅藻更为显著。微微型青绿藻在养殖区显著高于非养殖区(P<0.05),表明大亚湾大鹏澳海域的牡蛎养殖能够促进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长。
  冬季大鹏澳海域Chl a浓度高于夏季,且冬季小型浮游植物是生物量主要贡献者,优势种群为硅藻,而夏季硅藻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微微型浮游植物蓝藻占据优势地位。冬夏两季正午的高光照强度对微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Chl a含量降低, micro-级和nano-级类胡萝卜素Fuco、Peri在正午含量也发生降低,而pico-级粒径色素却未发现此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正午micro-级隐藻存在从次表层垂直迁移到微表层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