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产学研创新活动的外溢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6h】

我国产学研创新活动的外溢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理论基础

1.4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框架

1.4.3技术路线图

1.5论文的创新之处

2.文献综述

2.1创新外溢效应的文献研究

2.1.1创新外溢的路径研究

2.1.2创新外溢的空间溢出范围研究

2.2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文献梳理

2.2.1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研究

2.2.2有关产学研合作的实证研究

2.3研发支出资本化测算的文献梳理

2.4文献评述

3.我国省际研发资本存量估算

3.1估算方法

3.2参数的确定依据

3.2.1当期研发投入

3.2.2基期资本存量

3.2.3研发资本价格指数

3.2.4折旧率

3.3相关原始数据的处理说明

3.4研发资本存量测算结果及分析

4.我国产学研创新主体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

4.1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4.2空间相关性检验

4.2.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2.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4.2.3空间自相关检验的结果及分析

4.3空间权重矩阵的设置

4.3.1空间权重矩阵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

4.3.2本文的空间权重矩阵

4.4空间计量模型及模型估计

4.4.1空间计量模型

4.4.2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方法

4.5实证结果及分析

4.6主体外溢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和总效应的计算

5.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5.1基本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创新活动有明显的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会使经济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从而促使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创新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同时产学研各研发主体的研发投入也极其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创新价值链的理论,将创新的外溢效应分为空间外溢效应和主体外溢效应,并在这两种外溢模式下研究产学研三类研发主体的创新活动的外溢效应。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和总结,本文以创新价值链和三螺旋理论等创新理论为依据,用永续盘存法,以异质性的折旧率估算出我国1998-2014年各研发主体的研发资本存量,以此存量数据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产学研创新活动的外溢效应。 研究表明,我国省域研发资本存量存在区域不平衡和主体不平衡现象:东部地区研发投入远高于中西部,且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远高于高等学校和研究与开发机构;产学研各研发主体的研发活动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且这种外溢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在主体外溢效应下,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挤出了高等学校和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产生了“竞争效应”,高等学校和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发活动相互促进,形成“协作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