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子商务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京东为例
【6h】

电子商务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京东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部分 案例介绍

1.1 引言

1.2 案例背景

1.2.1 互联网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1.2.2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

1.3 京东及其白条应收账款证券化

1.3.1 京东基本信息

1.3.2 京东白条及业务流程

1.3.3 京东白条证券化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2.1 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1.1 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1.2 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

2.1.3 创新之处

2.2 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2.1 理论基础

2.2.2 文献综述

2.3 京东白条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交易结构的风险隔离机制缺失

2.3.2 京东白条存在特殊风险

2.3.3 京东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不健全

2.4 京东白条证券化优化建议

2.4.1 改进京东白条证券化交易结构

2.4.2 完善京东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2.4.3 完善京东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

2.5 结论

2.6 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方面,消费信用贷款由来已久,然而主要以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为主,将消费信贷与互联网的结合较为新颖;另一方面,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已有十余年,但多为银行信贷资产、中小企业的应收核心企业账款、房地产购房尾款的资产证券化,这些资产都是存在于实际交易中、具体债务人信息可实际获得或是有银行信用体系作为支撑,然而京东的证券化运作是将基于互联网消费者的信用赊购款“京东白条”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证券化,“京东白条”源自于不具备可实际考察信用基础的“模糊债务人”,因此京东白条证券化融资作为资产证券化中互联网消费信贷证券化细分类别的首单产品具有行业开创性与代表性。 本文在对资产证券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运作原理,分析京东使用“京东白条”这一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中包含的交易结构不合理与京东风险管理不当两大类问题,具体表现为:因交易过程中无法设立类似于信托等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特殊目的载体进行有效的风险隔离以及京东白条的未真实销售,导致不能达到资产证券化出表融资的目的,造成京东财务风险进一步加重的后果;因京东白条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属性,造成京东白条作为基础资产存在较高的风险,基于资产证券化中融资成本与基础资产风险正相关,因此相较于其他企业应收账款的证券化融资成本较高;因京东白条业务流程过程中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机制的不足,对个人信用数据的征集能力较弱且未充分分析源自于消费场景的基础数据,使得大量的应收账款因没有足够的信用支撑而无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不能进入资产证券化运作而丧失自身的融资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助于提升京东白条证券化效用的建议:一方面,设定京东白条的真实销售评判标准为会计处理提供充分依据,并改进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使之满足破产隔离条件;另一方面,完善京东消费者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以及促进建设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体系、完善京东白条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加强在专项计划层面的信息沟通与风险管理流程。本文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以期上述问题及对策于互联网零售企业以及消费信贷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