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阳能行业产品碳减排潜能探索研究
【6h】

太阳能行业产品碳减排潜能探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1.1.2 太阳能利用形式

1.1.3 太阳能热利用成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分析总结现状中的问题

1.3 本论文的准备工作及研究思路

1.3.1 准备工作

1.3.2 研究思路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基于项目层面的MRV

2.1 项目层面MRV的原则

2.1.1 相关性

2.1.2 完整性

2.1.3 一致性

2.1.4 透明性

2.1.5 准确性

2.2 碳排放量的监测方法

2.2.1 基于计算的CO2监测方法

2.2.2 基于测量的CO2监测方法

2.2.3 CO2量化等级划分

2.3 碳减排报告

2.3.1 排放量报告的内容

2.3.2 碳排放报告的形式

2.4 碳排放核查

2.4.1 核查的前期准备

2.4.2 核查的内容

2.4.3 内部核查报告

2.4.4 核查报告

第3章 碳减排潜能

3.1 碳减排潜能

3.2 碳减排潜能的潜在产品

3.2.1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能技术改造等方法,直接减少或取代化石燃料使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

3.2.2 与节能、能效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替代能源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品

3.3 碳减排潜能的基准线、碳减排预算量和监测计划要点

3.3.1 预算原则

3.3.2 碳减排潜能的确定

3.3.3 监测计划

3.3.4 碳减排潜能项目成效评价报告的编制

3.3.5 碳减排潜能量核查

3.4 碳减排潜能指标定义

3.4.1 碳交易指标

3.4.2 相关指标定义

3.4.3 碳减排潜能指标

3.4.4 CER、CERC和CERP三个指标的比较

3.4.5 CERP的核证过程

3.5 碳减排潜能计算、监测、核查方法的流程

第4章 太阳能热水器碳减排潜能

4.1 方法学概述

4.1.1 终端产品(系统)的定义

4.1.2 终端产品(系统)碳减排潜能方法学由来

4.1.3 方法学组成

4.2 碳减排潜能量计算

4.2.1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利用部分产热量计算

4.2.2 基准线排放量计算

4.2.3 项目排放量计算

4.2.4 项目泄漏量计算

4.2.5 项目的减排潜能

4.3 碳减排潜能的监测

4.3.1 监测条件

4.3.2 监测方针

4.3.3 实施监测基本原则

4.3.4 项目监测内容

4.3.5 项目减排量参数监测及测试要求

4.3.6 泄漏的监测

4.3.7 监测的自动化

4.3.8 监测人员要求

4.3.9 监测数据存档

4.4 碳减排核查

4.4.1 项目的第三方核查

4.4.2 项目的内部核查

4.4.3 项目的定期核查

4.5 项目签发CERP

4.6 方法学总结

4.6.1 计算框架图

4.6.2 计算参数表

4.7 案例分析

4.7.1 项目活动描述

4.7.2 评价所应用的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

4.7.3 确定项目边界和温室气体种类描述

4.7.4 基准线确定

4.7.5 电网排放因子计算

4.7.6 项目碳减排量计算

4.7.7 碳减排监测计划

4.7.8 评价结论及建议

4.8 总结

第5章 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产品碳减排潜能

5.1 方法学概述

5.1.1 项目产品(部件)的定义

5.1.2 项目产品(部件)碳减排潜能方法学由来

5.1.3 方法学的组成

5.2 项目的边界和基准线

5.3 终端产品(系统)碳减排量计算

5.3.1 电网排放因子

5.3.2 基准线排放量

5.3.3 项目排放量计算

5.3.4 项目泄漏量计算

5.3.5 项目的减排量

5.4 项目产品(部件)碳减排潜能量计算

5.5 碳减排潜能监测

5.5.1 监测条件

5.5.2 监测方针

5.5.3 实施监测基本原则

5.5.4 项目监测内容

5.5.5 项目减排量参数监测及测试要求

5.5.6 泄漏的监测

5.5.7 监测的自动化

5.5.8 监测人员要求

5.5.9 监测数据存档

5.6 碳减排核查

5.6.1 项目的第三方核查

5.6.2 项目的内部核查

5.6.3 项目的定期核查

5.7 项目签发CERP

5.8 方法学总结

5.8.1 计算框架图

5.8.2 计算参数表

5.9 案例分析

5.9.1 项目活动描述

5.9.2 评价所应用的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

5.9.3 确定项目边界和温室气体种类描述

5.9.4 终端产品碳减排潜能计算

5.9.5 项目产品(部件)碳减排潜能

5.9.6 碳减排监测计划

5.9.7 监测报告

5.9.8 评价结论及建议

5.10 总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我国“十二五”规划首次对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约束指标,现已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目标分解到各地方,地方已经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减排任务,各个行业在此进程中必然背负着重要使命。然而,如何建立减排目标以及如何让减排效果实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MRV),是一个技术和管理的难题。同时,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各个行业作为碳交易的重要参与方,也必然需要尽早的建立被认可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以使各行业完成的减排量具有公信力和可交易性。
   本文以太阳能行业典型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碳减排潜能新概念,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结合CDM方法学,对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产品的碳减排潜能计算、监测和核查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首先,从国内外项目层面碳减排及其处理方法入手,提出了太阳能行业碳减排潜能问题,并对其计算、监测、核查进行了论述。其次,对太阳能行业产品和部件的碳减排潜能进行了分析和探索,通过对基准线情况、排放因子的选取及关键参数的采集和监测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太阳能行业产品和部件的碳减排潜能的评价方法。最后,依据本文给出的潜能计算、监测、核查方法引入案例分析,验证其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本文对于碳减排潜能项目温室气体计算、监测、核查的正确操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为我国碳认证及后续的市场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