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
【6h】

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利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意义与框架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意义

1.2.3 研究的框架

1.3 课题的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3.1 课题的创新点

1.3.2 课题的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山海关地区概况及区域特点

2.1 山海关介绍

2.2 自然环境特征

2.2.1 气候条件

2.2.2 地理环境

2.2.3 交通情况

2.2.4 关卡类型

2.3 历史文化背景

2.3.1 建筑布局

2.3.2 建筑规格

2.3.3 历史古街

2.3.4 古今名人

2.3.5 民风民俗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建筑特色

3.1 院落的形态类型特征

3.1.1 院落空间布局

3.1.2 院落基本类型

3.1.3 院落功能特点

3.2 单体建筑的形态类型特征

3.2.1 单体建筑类型

3.2.2 单体建筑特色

3.2.3 单体建筑构成

3.3 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

3.3.1 门簪与古城民居

3.3.2 门枕石与古城民居

3.3.3 门狮与古城民居

3.4 与周边传统民居的比较

3.4.1 与北京民居的比较

3.4.2 与东北民居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的保护

4.1 民居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4.1.1 保护价值

4.1.2 保护意义

4.2 保存概况和存在问题

4.2.1 保护之喜

4.2.2 保护之忧

4.2.3 保护概况

4.2.3 存在问题

4.3 保护方法与措施

4.3.1 保护方法

4.3.2 保护原则

4.3.3 保护措施

4.4 传承与发展

4.4.1 创作的传承

4.4.2 营造的传承

4.4.3 文化的传承

4.4.4 理念的传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的利用

5.1 传统民居建筑的利用模式

5.2 传统民居建筑的利用前景

5.3 传统民居建筑的利用原则

5.4 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的利用策略

5.4.1 古城民居本身的利用

5.4.2 古城民居空间的借鉴

5.4.3 古城民居环境的参考

5.4.4 古城民居与人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凯文·林奇说过“当某人不仅熟悉自己的家,而且还有鲜明的印象时,一种甜蜜的家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哈顿也曾说“大多数居民认为,最好能够居住在一个充满记忆的环境里,知道前后左右都是些什么东西,这样会使人感到安全”。然而,传统民居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逐步的退化和消失,这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在文化传统上的巨大损失。由于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形态、环境气候、文化特色等,我们应该根据这些不同的因素来建造出适合这个地方的居住型建筑。
  传统民居是古人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它具有因地制宜的环境意识和因材致用的构筑方式,我们研究传统民居便是为了找到传统知识技术与当代建筑设计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传统建筑如何在未来可持续的建造中发挥作用。
  本文主要以山海关古城内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现场调查、走访、测绘、拍照、资料收集等,研究探讨本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布局、基本类型。分析古城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单体建筑的建筑类型、建筑特色、建筑构成、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对比古城内传统民居与北京民居和东北民居的异同。分析探讨如何在新的民居建设中继承传统民居独特的设计方法与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民居在现代居住建筑中的应用,实现传统民居在当今社会的应有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