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潮汕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农村社会研究(1953-1957)
【6h】

潮汕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农村社会研究(1953-1957)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3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2 农业合作化前的潮汕农村社会

2.1 潮汕地区农村地权关系的转变

2.2 潮汕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2.3 农民的思想动态

2.4 潮汕地区侨务问题

3 潮汕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进程

3.1 组建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阶段(1951—1954年初)

3.2 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1953年冬—1955年冬)

3.3 发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1955年底至1957年初)

4 潮汕地区的“闹退社”风潮

4.1 潮汕地区“闹退社”概况

4.2 闹退社的原因

4.3 闹退社问题的解决

5 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民的影响及侨务的处理

5.1 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民的影响

5.2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对侨务的处理

6 潮汕地区合作化运动的评价及反思

6.1 潮汕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效

6.2 潮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与偏差

6.3 反思

7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对农村进行的一次经济体制变革,它不仅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分散的个体经济为土地、劳力集中分配的集体经济;同时也对农村社会的政治、基层组织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同时也是广东的粮食高产区,该区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较早且具有典型性,可以看作是广东合作化运动的缩影。以往对于区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考察多是从政策史或者是社会史的角度出发,从国家、农村、农民的互动进行讨论的不多。本文除梳理潮汕地区的农业合作化发展历程外,还要从农民家庭收入、农民的心态如退社等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将区域研究与宏观背景相联结,使整体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全面而详尽的再现潮汕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真实场景。不仅要密切注意党和政府在特定情况下所推行的方针、政策,也要深度剖析这些政策的具体实践情况及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前潮汕地区的农村社会背景,即包括土地改革后的地权关系、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思想动态、华侨相关事宜,并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解释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的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是将潮汕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系统地梳理,具体的论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将其发展进程脉络清晰地展示出来。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这场运动中农民“闹退社”行为进行分析,深层次对农民退社的原因进行探索,以及不同阶层的农民在这场运动中的反映,更加真实、全面的揭示潮汕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情况。
  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对潮汕地区农民的心态、家计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结合潮汕侨乡的特点,对当时的侨务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突出潮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地域特点。
  第五部分是对潮汕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全面、辩证地评价,并通过反思这场运动,希望能给当代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