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精氨酸对黄颡鱼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6h】

精氨酸对黄颡鱼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1 前言

1.1 精氨酸的研究进展

1.2 黄颡鱼概述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饲料

2.2 试验鱼与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氨氮应激试验

2.5 指标测定

2.6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 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免疫抗氧化指标及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3.3 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精氨酸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4.2 精氨酸对黄颡鱼免疫抗氧化指标及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4.3 精氨酸对黄颡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会议情况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精氨酸(Arginine)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抗氧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
  1.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选用初始体均重为1.13±0.02 g的黄颡鱼幼鱼7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分别投喂精氨酸水平为2.44%、2.64%、2.81%、3.01%和3.23%的5种等氮等脂(42%蛋白和9%脂肪)试验饲料,进行56 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黄颡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呈先升后降,饲料系数(FC)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均在2.64%组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与3.23%组相比,2.64%组和2.81%组黄颡鱼WGR、SGR显著升高(P<0.05),2.64%组、2.81%组和3.01%组FC显著降低(P<0.05)。2.64%组PER显著高于2.44%组和3.23%组(P<0.05)。2.81%组黄颡鱼肥满度(CF)与2.44%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各组黄颡鱼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全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及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利用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增重率和饲料精氨酸水平,分析表明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精氨酸的适宜需求量为2.74%(6.45%饲料蛋白)。
  2.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免疫抗氧化指标及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
  在上述饲养试验结束后,采集黄颡鱼血清和组织样品,测定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并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4尾健康黄颡鱼,采用氯化铵进行72 h氨氮应激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黄颡鱼血清补体3(C3)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81%组达最低,其含量相比2.44%组、2.64%组和3.23%组显著降低(P<0.05)。2.64%组、2.81%组、3.01%组和3.23%组黄颡鱼血清白介素1β(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2.44%组(P<0.05),2.44%组和2.64%组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2.81%组(P<0.05)。2.64%组、2.81%组、3.01%组和3.23%组黄颡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与2.44%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2.64%组黄颡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相比2.44%组显著提高(P<0.05),2.64%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2.44%组、3.01%组和3.23%组(P<0.05),与2.64%组相比,3.01%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黄颡鱼肠、肠黏膜CAT和肠、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增加,肠、肝胰脏MDA含量呈下降的趋势,2.81%组、3.01%组和3.23%组肠CAT,2.81%组肠黏膜CAT,3.01%组肠T-AOC,2.64%组、2.81%组、3.01%组和3.23%组肝胰脏T-AOC活性相比2.44%组显著提高(P<0.05),2.64%组、3.01%组和3.23%组肠MDA,3.01%组肝胰脏MDA含量与2.44%相比显著降低(P<0.05),2.64%组肠MDA含量相比2.81%组也降低显著(P<0.05)。氨氮应激后72 h,相比2.44%组,其它各组黄颡鱼累计死亡率均有下降,其中2.81%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相对保护率为78.1%。
  3.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在56 d的饲养试验结束后,采集黄颡鱼肠道和肠黏膜样品,测定黄颡鱼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功能指标。结果显示,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23%组黄颡鱼肠道皱襞高度相比2.44%组显著提高(P<0.05),2.81%组和3.23%组黄颡鱼肠道肌层厚度显著高于2.44%组(P<0.05),3.23%组黄颡鱼肠道肌层厚度也显著高于2.64%组(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黄颡鱼肠道γ-谷氨酰转肽酶(γ-GT)、Na+K+-ATP酶(Na+K+-ATPase)活性和内皮素1(ET-1)含量及肠黏膜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乳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和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精氨酸酶(ARG)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3.01%组黄颡鱼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显著低于2.44%组(P<0.05),2.64%组和2.81%组黄颡鱼肠黏膜蔗糖酶活性相比2.44%组显著提高(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