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D/E亚群禽白血病病毒tvb受体基因突变位点的功能研究
【6h】

B/D/E亚群禽白血病病毒tvb受体基因突变位点的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本文常用缩写词表

1 前言

1. 1 禽白血病概述和历史

1. 2 病原学

1. 3 目前禽白血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

1. 4 禽白血病对我国鸡群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1. 5 禽白血病病毒受体遗传抗性的研究进展

1. 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 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2 tvb全基因序列分析

2.3 Tvbr4和Tvbr5受体的功能研究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tvb受体基因全基因序列PCR扩增

3.2 tvb受体全基因扩增测序结果分析

3.3 tvb受体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及对mRNA转录的影响

3.4 突变导致tvb受体基因的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NMD)

3.5 Tvb受体蛋白表达

3. 6 突变的T vb受体对其执行死亡受体功能的影响

3.7 RCASBP (B、D、E)-GFP病毒感染试验

3. 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LV-B病毒感染率

3.9 SU-Tvb受体蛋白亲和力试验

3. 10 动物实验

4 讨论与结论

4.1 tvb受体基因遗传抗性分析

4.2 无义介导的mRNA的降解( NMD)

4.3 Tvb受体蛋白的分析

4. 4 死亡结构域对T vb死亡受体的功能影响

4. 5 C EF细胞病毒感染试验

4. 6S U-T vb受体蛋白亲和力试验

4. 7动物实验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反转录病毒科、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白血病病毒/肉瘤病毒(Avian Leukosis/Sarcoma Virus,ALV)引起的鸡肿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自然感染鸡群的ALV可分为A~E和J六个亚群,其中外源性A、B和J亚群感染较为普遍,现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有效防治该病的药物和疫苗,生产上仅通过淘汰阳性鸡净化种鸡和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进行控制。我国地域辽阔,地方品种繁多,ALV的净化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从宿主遗传抗性的角度去研究禽白血病防控措施,对我国禽白血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在我国地方品鸡种的tvb受体基因存在两个自然突变位点tvbg.3667_3668insAG(c.291_292insAG)和g.3637_3638ins_A(c.360_361insA),并命名为tvbr4和tvbr5。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个自然突变位点均引起tvb基因转录的提前终止和氨基酸的移码突变。为进一步探究这两个自然突变位点对Tvb受体功能造成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研究。
  1、通过等位基因不平衡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方法,证明这两个突变导致的TVB提前终止均造成了PTC-mRNA的降解,因此mRNA降解可能导致了Tvb受体蛋白表达量的降低。
  2、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证明两个突变导致的tvb基因转录的提前终止,均产生截短的Tvb受体蛋白。
  3、通过在293-FT细胞中过表达Tvb受体蛋白,检测细胞死亡试验,证明两个突变引起的提前终止导致Tvb受体蛋白死亡结构域的缺失,降低了Tvb介导细胞发生死亡的能力。
  4、通过病毒感染试验,证明两个突变均降低了Tvb受体介导B/D/E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宿主的能力。
  5、通过亲和力试验,证明两个突变造成的氨基酸移码均降低了病毒囊膜糖蛋白与受体的亲和力。
  本研究在我国地方鸡品系中发现了tvb受体基因两个突变位点,并验证了突变的Tvb受体降低了宿主对B/D/E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易感性,揭示了突变导致易感性降低的分子机制,为我国B/D/E亚群禽白血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