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广东省”旱改水”工程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方法
【6h】

基于GIS的广东省”旱改水”工程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研究进展

1.3研究内容

2.1基础理论

2.2研究方法

2.3技术路线

2.4研究区概况

3“旱改水”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

3.1评价指标的筛选

3.2 评价模型的构建

3.3评价单元的确定

4广东省“旱改水”工程适宜性评价

4.1指标数据获取

4.2修正系数的确定

4.3广东省旱改水适宜新评价结果

4.4评价方法的验证

4.5成果应用

5.1论文结论

5.2讨论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展与工业现代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扩张的建设用地所侵占,为确保我国有足够的优质耕地,为保障我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全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近二十年。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多占用水资源丰富、适宜于农业生产的耕地,而补充的新增耕地多处于水资源匮乏、不适宜于农业耕种的地区,“占补平衡”过程中的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质量不对等、耕地类型不相同,是我国粮食完全及生态可持续发展一个重大的威胁。为响应国务院有关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最新规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相关方法,在旱地及耕地后备资源中筛选出适宜于土地整治成水田的地块,为旱地改水田项目提供科学参考,以缓解耕地质量下降和耕地类型结构破坏所带来的粮食与生态安全压力。本文在系统分析目前广东省耕地质量年度更新成果及耕地类型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和规范标准,采用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等方法,最终选取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田面坡度、有机质含量、田块规模等5个因素作为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广东省“旱改水”工程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广东省旱地、可调整地类、未开发利用地进行新增水田适宜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旱改水”工程适宜性评价。参照耕地质量年度更新成果及耕地类型结构有关资料,提出遵循稳定性、实用性两个原则,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出发,经过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出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田面坡度、有机质含量、田块规模等5个因素作为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因子。采用专家咨询与层次分析结合计算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在确定以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未开发利用地、可调整地类为基本的评价单元后,基于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对数据进行收集,并制作出广东省“旱改水”工作新增水田适宜性程度等级图。⑵“旱改水”工程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为了科学快速的筛选出广东省适宜于“旱改水”工程的土地,构建科学实用的“旱改水”适宜性评价模型成为必要条件。目前此类方法模型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构建广东省“旱改水”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利用广东省土地变更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本模型评价出的结果与广东省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确认本“旱改水”工程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且符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在方法和实现方式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模型能够为广东省“旱改水”工程提供实际需要,解决“旱改水”工程项目选址、潜力测算的问题,同时为其他区域的“旱改水”工程工作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⑶广东省“旱改水”工程适宜性评价空间分析。运用 GIS空间分析,以广东省“旱改水”工程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进行广东省“旱改水”工程重点区域划定,为广东省“旱改水”工程提供科学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