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6h】

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1 .1研究背景

1 .2研究意义

1 .3研究思路与方法

1 .4研究内容与安排

1 .5拟创新之处

2文献综述

2 .1传导路径

2 .2非对称效应

2 .3油价不确定性

2 .4经济结构和冲击性质

2 .5本章小结

3国际油价对宏观经济传导机制的理论阐述

3 .1油价的总量效应

3 .2油价的分配效应

3 .3传导机制的政策载体研究

3 .4本章小结

4油价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

4 .1 L STVAR模型

4 .2数据说明及统计特征

4 .3实证分析及结果讨论

4 .4非对称效应分析

4 .5经济含义的进一步解释

4 .6本章小节

5油价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

5 .1不确定性问题分析

5 .2不确定性的测度

5 .3实证分析

5 .4非对称效应分析

5 .5经济含义的进一步解释

5 .6本章小节

6结论与展望

6 .1主要结论

6 .2政策蕴含

6 .3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与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动态变化,油价的上涨不但没有阻碍国家经济发展,反而出现了高油价、高产出增长率和低通胀率三者并存的情况。在油价波动加剧和经济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有效识别宏观经济系统中国际油价的冲击效应,对稳定石油市场运转和保障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石油市场总体效应和分配效应理论,在对油价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以1996年1月—2016年4月Brent石油现货FOB价格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LSTVAR模型、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油价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冲击效应。进而对1997年1月—2016年6月的FOB价格日度高频数据进行分析,运用Spline-GARCH模型分离出石油市场的低频波动序列度量油价的不确定性,继而同样基于LST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油价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冲击效应,并进行原因诠释。最后提出完善石油储备体系、调整能源结构等相关政策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经济状态下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我国LSTVAR模型的产出增速门槛值分别为1.5035%,即当月环比产出增速达1.5035%以上时,宏观经济会受到油价的显著冲击。同一经济状态下油价正、负向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具体表现在:(1)经济低增长状态下油价冲击只有短期的非对称效应,而长期对宏观经济无效应。(2)高增长状态下油价的冲击效应大于低增长状态下油价的冲击效应。(3)低增长状态下油价正向冲击的作用效果大于负向冲击的作用效果。(4)高增长状态下油价负向冲击的作用效果大于正向冲击的作用效果。不确定性的测度方面,1997年1月-2016年4月石油现货市场的低频波动共经历了12个波峰或波谷,其中以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波动最大,Spline-GARCH模型对油价不确定性的测度要优于标准GARCH模型。不同经济状态下油价不确定性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 LSTVAR模型的产出增速门槛值为2.8312%。具体表现在:(1)油价不确定性冲击短期效应不明显,长期效应显著。(2)经济高增长状态下油价不确定性的冲击效应整体大于低增长状态下的冲击效应。(3)同一经济状态下油价不确定性正、负向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
  针对石油市场的最新变化,本文运用前沿性计量模型,首次分析了不同经济状态下油价正、负向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效应,并有效地测度出近20年油价不确定性的轨迹,且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经济状态下油价不确定性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效应,所得结论对政府在石油市场管理、货币供应调控等层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