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安安子岭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
【6h】

武安安子岭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安子岭传统聚落研究

2.1 概况

2.2 风土环境

2.2.1 风土的含义

2.2.2 地理位置与历史变迁

2.2.3 自然条件

2.2.4 社会意识

2.3 选址、防御及规划

2.4 功能与空间布局

2.4.1 聚落入口空间形态

2.4.2 街巷节点空间

2.4.3 街巷空间

2.4.4 公共空间

2.5 给水、排水、供暖等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安子岭传统民居的院落与空间布局分析

3.1 概况

3.2 “客位房”——王乔锁大院

3.2.1 “客位房”背景资料分析

3.2.2 “客位房’’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3 “二进院’’——王米合大院

3.3.1 “二进院’’背景资料分析

3.3.2 “二进院”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3.3 “迷你二进院”李银良大院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4 “书香院”——刘路顺大院

3.4.1 “书香院”背景资料分析

3.4.2 “书香院”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4.3 “小四合院”王天富大院和韩元更大院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5 “梯形院”——乔明的大院

3.5.2 “梯形院”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6 “大院”——乔三余大院

3.6.1 “大院”背景资料分析

3.6.2 “大院”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6.3 “青石小院”刘福林小院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子岭传统民居的立面与造型分析

4.1 概况

4.2.1 “客位房”建筑立面分析

4.2.2 “客位房”建筑造型分析

4.3 “二进院”——王米合大院

4.3.1 “二进院”建筑立面分析

4.3.2 “二进院”建筑造型分析

4.3.3 “迷你二进院’’李银良大院建筑立面与造型分析

4.4 “书香院”——刘路顺大院

4.4.1 “书香院”建筑立面分析

4.4.2 “书香院”建筑造型分析

4.4.3 “小四合院”王天富大院和韩元更大院建筑立面与造型分析

4.5 “梯形院’’——乔明的大院

4.5.1 “梯形院”建筑立面分析

4.5.2 “梯形院”建筑造型分析

4.6 “大院”——乔三余大院

4.6.1 “大院”建筑立面分析

4.6.2 “大院”建筑造型分析

4.6.3 “青石小院”刘福林小院建筑立面与造型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子岭传统聚落与民居营造技术研究

5.1 概况

5.2 材料

5.3 结构

5.4 构造作法

5.4.1 地面与台基

5.4.2 墙体构造

5.4.3 屋面构造

5.5 施工工艺

5.6 其它

5.6.2 吴家台

5.6.3 白灰窑

5.6.4 地窖子

5.6.5 生产生活用具

5.7 本章小结

6.1 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注释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传统聚落和民居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区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我国仿古建筑的大量出现,引起人们对我国传统聚落和民居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喜爱日益高涨。因此,对我国传统聚落和民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安子岭传统聚落和民居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对安子岭传统聚落的风土环境、选址、防御和规划等进行研究,概括出该聚落的整体面貌;该聚落中的传统民居“客位房”王乔锁大院、“二进院”王米合大院、“书香院”刘路顺大院、“梯形院”乔明的大院、“大院”乔三余大院是其精华所在,本文在传统民居研究部分主要通过这五个大院的院落和空间布局、立面及其造型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各个大院的自身特色。
  本文主要对河北省武安市的安子岭传统聚落和民居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和实地测绘调研,从安子岭村选址、建筑平面与空间、建筑的立面与造型、营造技术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以期获得安子岭聚落形态布局和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施工技术等特点与规律。在本文中,首先通过对国内外传统聚落和民居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的梳理和总结,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其次,对安子岭通过实地测绘调研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索该聚落和传统民居的美学价值和营造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传统民居大院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予以展望。传统聚落和民居的存在对人们情感和审美层面的影响颇大,从而也反映出了其强大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传统民居区别于现代建筑,前者具有更深刻的内在逻辑与思想,更加易于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风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