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压电力线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建设及实用化研究
【6h】

低压电力线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建设及实用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1.低压居民集中抄表系统的建设及实用化研究的背景

1.1.1一户一表改造工作的需要

1.1.2低压居民集中抄表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1.3低压集抄系统的实用化不尽人意

1.2低压集抄系统建设及实用化研究目标

1.2.1低压集抄系统建设目标

1.2.2实用化研究目标

1.3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低压集抄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1项目必要性

2.1.1为用电政策的执行提供技术支持

2.1.2提高需求侧计量管理水平

2.1.3居民抄表现状评估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2.2.1居民抄表试点概况

2.2.2现有建设条件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集抄系统的构成及技术难点

3.1集抄系统的一般构成

3.2集抄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2.1主站

3.2.2集中器

3.2.3采集器

3.2.4带输出接口的电能表

3.2.5信道

3.2.6软件

3.3开发集抄系统的关键技术

3.3.1.通讯方式的难点

3.3.2软件应用功能不符合要求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4.1低压电力线载波

4.2常用的电力线载波技术

4.2.1窄带通讯方式

4.2.2双音多频调制方式

4.2.3线形调频脉冲方式

4.2.4多载波调制方式

4.2.5超窄带通信方式

4.2.6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通信方式

4.2.7扩频通信方式

4.3本建设项目采用的载波通信技术

4.3.1关于科能载波通信技术的探讨

4.3.2对该公司技术的调研报告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系统建设

5.1系统建设前期工作

5.1.1目标小区的选择

5.1.2目标小区建设规模

5.2系统组成

5.2.1载波集中抄表系统的两种组网模式

5.2.2本建设项目系统组成的拓扑结构图

5.3设备及系统主站技术要求

5.3.1.电子式载波电能表

5.3.2.集中器

5.3.3.系统功能:

5.3.4系统设备型号及指标

5.4项目建设及调试

5.4.1主站系统的安装

5.4.2集抄现场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5.4.3系统联合调试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六章低压集抄系统在汕头供电局的实用化

6.1集抄系统实用化的基本原则

6.1.1系统可靠性原则

6.1.2系统安全性原则

6.1.3可维护性原则

6.1.4可扩展性原则

6.1.5易操作性原则

6.1.6适应性原则

6.2汕头局实用化的主要工作

6.2.1系统总体功能需求的实用化研究

6.2.2实施过程中的实用化需求研究

6.2.3接口方案设计

6.3本章小结

第七章系统验收及效益分析

7.1系统现场规模验收

7.2主站功能验收

7.3现场测试项目验收

7.3.1抄表实时性测试

7.3.2抄表准确率测试

7.3.3抄表一次成功率测试

7.4系统验收总结

7.5采用集抄系统的效果对比

7.5.1载波表投运前后线损情况的对比

7.5.2人工抄读与自动抄表方式线损情况的对比

7.6项目效益分析

7.7管理效益

7.8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开始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的电力管理政策,原始的人工抄表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不能适应抄表收费的需要,集中抄表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并且对提高供电部门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管理自动化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集抄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汕头供电局集抄系统项目建设进行必要性、可行性论证。文章重点介绍了集抄系统的通信技术,尤其对载波通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认为低压电力线来传输数据是较好的方案,因为低压电力线是一个电力部门自身拥有的、广泛的、现存的媒介,能利用好这一媒介来实现自动化管理显然有其它媒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又是一种易于实现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低压集抄系统是较为适宜的。本项目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载波扩频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应用在低压电力网中也有其局限性,所以要求有一些其他相应的措施去与之配套才适合应用于工程实际。 本文介绍了本项目的系统拓扑结构、系统设备、系统软件,讨论了系统如何才能适应现代供电企业管理的需要,并且设计了集抄系统与营销系统的接口。也就是说,系统的实用化研究是本文所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还介绍了汕头供电局低压电力线载波集抄系统建设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文章最后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对集中抄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