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Web服务的SOA技术在ParlayAPI封装中的应用与研究
【6h】

基于Web服务的SOA技术在ParlayAPI封装中的应用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来源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课题研究的来源

1.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2.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1.3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

2.1下一代网络的基本特征和架构

2.1.1下一代网络的基本特征

2.1.2下一代网络的分层体系架构

2.2软交换技术

2.2.1软交换的概念

2.2.2软交换的组成与功能

2.2.3软交换存在的问题

2.2.4下一代网络业务体系结构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PARLAY的研究及模块化封装

3.1 PARLAY/OSA的概述

3.2 PARLAY/OSA的体系结构

3.3 PARLAY APIS的分类及组成

3.4 PARLAY/OSA的基本工作机制

3.5 PARLAY X的研究

3.5.1 Parlay X模型

3.5.2 Parlay X提供的接口

3.5.3 Parlay X接口的特点

3.6 PARLAY接口封装的提出及其优点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应用平台的设计以及开发工具介绍

4.1系统功能设计

4.2开发工具简介

第五章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SOA技术研究

5.1.1 SOA概念模型

5.1.2 SOA架构样式和原理

5.1.3 SOA的一个架构模板

5.2 WEB SERVICE的研究

5.2.1 WSDL语言

5.2.2 SOAP语言基础

5.2.3 UDDI

5.3系统的整体架构

5.4基于CORBA的PARLAY API的封装

5.4.1获取OSAinitial interface的引用。

5.4.2获取对框架authentication接口的引用

5.4.3应用程序向框架鉴权

5.4.4应用程序向框架请求访问

5.4.5获得框架的服务发现接口(service discovery interface)的引用

5.4.6获取特定服务的ID

5.4.7获取业务协议管理接口类的引用

5.4.8选取服务并为该服务进程获得一个记号(token)

5.4.9签订服务协议

5.4.10使用服务

5.5构件粒度的选择以及WEB SERVICE的实现

5.5.1封装粒度的选择

5.5.2 Parlay Web服务的实现

5.6 WEB服务消息的传递

5.7本章小结

第六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6.1实验环境的介绍

6.2试验案例的设计

6.3实验结果分析

6.3.1 SDK Simulator脚本分析

6.3.2 SOAP请求与响应代码分析

6.3.3实验结果及图形化显示分析

6.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采用分层、开放的体系结构,打破了传统电信网封闭的格局,通过将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来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得上层业务与底层的异构网络无关,从而为实现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Parlay/OSA得到了众多标准化组织和厂商的支持,是面向下一代网络的、事实上的开放式网络API标准。但由于Parlay API相当地庞杂,非电信的IT开发人员要想直接用Parlay快速生成业务相当困难。因此,如何能够应用Parlay高效快速的创建电信应用服务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本论文在研究NGN下一代网络的综合业务开发和运行平台和跨软交换可视化SCE实现和VHE支持的项目背景之下,开展了对开放式业务生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本论文从研究构件化软件生产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为课题出发点,打破以往行业系统垂直开发所带来的众多弊端,以业务驱动服务,服务驱动技术,利用中间件实施SOA,拆解模块化服务,为行业用户建立一个可互通的,可调试的和有弹性的电信业务生成架构,协助用户转型为能迅速响应市场环境变迁的随需变化的新型电信企业提供指导。 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层体系架构,以及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软交换的概念、组成与功能;接着研究了软交换的开放业务接口Parlay API和Parlay X接口,通过Parlay API与Parlay X的比较,提出对Parlay接口进行封装的思想;然后阐述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并提出了系统基于SOA的整体架构,并将系统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系统层、构件层、服务层、业务编排层和表现层,并给出了本文重点研究的三个层次:系统层、构件层和服务层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最后设计了具体案例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仿真实验中业务用例的成功运行,证明了论文中提出的设计和实现方案是可行的。本论文所做的研究与试验工作为背景工作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为研究和构建可视化SCE,实现跨软交换平台的业务功能创建提供了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