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移动网络信令数据深度分析掘金项目
【6h】

移动网络信令数据深度分析掘金项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项目背景

1.2项目规划

1.3项目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移动网络信令数据深度分析掘金项目框架说明

2.1项目规模

2.2项目实施

2.2.1数据预采集阶段

2.2.2数据收集阶段

2.2.3数据处理阶段

2.2.4数据分析阶段

2.3项目管理

2.4项目效益和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深度分析原理和项目第一阶段内容概述

3.1技术原理

3.2技术优势

3.2.1网络覆盖分析

3.2.2网络质量分析

3.2.3载频隐形故障分析

3.2.4话务分布分析

3.2.5 LAC网络架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第一阶段主要内容

4.1覆盖空洞和弱覆盖分析

4.1.1背景

4.1.2流程分析

4.1.3分析过程

4.1.4专题总结

4.1.5专题分析价值

4.2网络质量分析

4.2.1背景

4.2.2流程分析

4.2.3分析过程

4.2.4专题总结

4.2.5专题分析价值

4.3话务分布分析

4.3.1背景

4.3.2流程分析

4.3.3分析过程

4.3.4专题总结

4.3.5专题分析价值

4.4 LAC架构分析

4.4.1背景

4.4.2流程分析

4.4.3分析过程

4.4.4专题总结

4.4.5专题分析价值

4.5载频隐形故障分析

4.5.1背景

4.5.2流程分析

4.5.3分析过程

4.5.4专题总结和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第二阶段开发应用——缩短彩信push时延

5.1背景

5.2项目简介

5.3项目详细实施过程

5.3.1把IMSI寻呼改为TMSI寻呼

5.3.2调整LAC区域

5.4专题总结和价值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2007年广东移动公司总经理徐龙对网络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优化面向信息化的网络支撑体系,加大对集团业务客户和增值业务发展的保障……”、“要优化系统支撑,实现由数据分析向应用支撑转变,在……IMSI应用方面的应用新突破。”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我们对市场发展对网络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网络技术在现有条件下对市场新业务开展、市场业务再提升、开辟新业务思路进行支撑的基础在于,要建设支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对网络资源进行深度的发掘。 以此为依据,公司决定开展“移动网络信令数据深度分析掘金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对现有网络存在的各项指标和信令数据进行发掘和整理,目标是得到有效的分析模型和解决办法,实现对市场服务的支撑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改变传统的维护模式,将系统分析和数据分析应用到解决网络棘手问题,不再单纯依赖于网管系统的告警信息。我们也希望通过该项目进一步发掘隐性故障的处理经验,解决潜伏在网络中影响用户感知的隐性故障,提升公司自主品牌的价值。 项目初步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用户的MR数据以及网络信令数据(计划在第一期工作中,重点采集并分析A口的信令数据),根据网络资料[1],我们预计可以通过MR数据得到手机用户的“网络服务质量”、“全网信号覆盖情况”等信息,进一步通过网络信令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基于小区的用户级网络分析”、“单个用户的通过特征”、“手持终端特性”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实现对用户行为的分析。 本次项目计划主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网络覆盖分析;2、网络质量分析;3、载波隐形故障分析;4、话务分布分析;5、LAC网络架构分析。 1、网络覆盖分析,得到中山全地区真实全面的覆盖情况,并可以快速发现网络中的弱覆盖区域或越区覆盖区域; 2、网络质量分析,可以快速定位传统方法无法发现的质量问题区域,使到优化人员对实际的网络质量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有的放矢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快速有效地进行优化调整,使通话质量稳定在优良水平; 3、载波隐形故障分析,快速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问题的载频,使运维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定位载频的硬件故障,提高排障的工作效率; 4、话务分布分析,可以直观的反映现网中真实的话务分布情况,定位传统方法无法确定的话务热点,同时可以分析话务热点区域的话务构成,量化出相关小区的话务吸收比例,进而对吸收比例异常的小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确定话务异常吸收的原因; 5、LAC网络架构分析,得到所有MR的地理分布信息,然后按MR中的LAC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可以得出LAC的实际分布情况和LAC边界情况,从而科学有效地评估目前LAC网络架构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行动,将整个传统网络维护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改进,用数据分析来实现精细化网络运营的目的,并将网络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对市场做有效的支撑,将瞬络技术真正应用于网络服务,实现真正意义的网络服务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