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豚鼠炎性机制研究
【6h】

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豚鼠炎性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第一章文献研究

第二章实验研究

第三章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城市较高,且儿童多于成年人。因其缠绵难愈,容易转入慢性阶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治疗往往只是缓解各种症状而不能彻底根治。因此,如何深入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如何进一步深入探讨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为将来更好地防治这一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成为现代针灸学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般认为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其中,炎症反应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所以如何抑制炎症反应,是哮喘防治中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哮喘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穴位敷贴相应穴位可较好地防治哮喘,提示我们穴位敷贴与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有效穴位,旨在探讨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的炎症机制,为临床上更加准确地利用穴位敷贴防治哮喘奠定实验基础。 [研究方法]本实验将32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豚鼠与其它各组同期饲养;后三组以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后饲养14日。穴位敷贴组从造模成功后第2日开始给予穴位敷贴药治疗。将豚鼠背部脱毛约4cm×4cm面积,用胶布将糊状药物固定于豚鼠的肺俞(双)、大椎,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14日共贴7次为1疗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浸润的纱块代替药物,余同穴位敷贴组。地塞米松组从造模成功后第2日开始用0.5mg/kg地塞米松在豚鼠腹腔内注射,一天一次,连用14天为1疗程。然后统一取材,观察不同组之间豚鼠肺组织及支气管上皮病理切片及血清IL-2、IL-4的变化,揭示部分穴位敷贴防治哮喘炎症机理。 [结果]从动物实验中得出以下结果: 1、模型组豚鼠支气管肺组织EOS浸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肺组织EOS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之间支气管肺组织浸润EOS差异有显着性(P<0.01)。2、穴位敷贴组支气管纤毛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纤毛数目较多,排列也较整齐,纤毛闭塞坏死减少;仍可见EOS,但数量较模型组减少。地塞米松组支气管纤毛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纤毛数目较多,排列也较整齐,纤毛闭塞坏死减少;未见EOS,而见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3、穴位敷贴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IL-2、IL-4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之间血清IL-2、IL-4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和穴位敷贴组之间血清IL-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4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从上述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穴位贴敷干预哮喘豚鼠模型,可以使哮喘豚鼠肺、支气管存在的病理变化得到明显的改善。虽比激素治疗稍差,但与模型组差异明显。2、给予穴位贴敷干预哮喘豚鼠模型,其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机制可能与豚鼠血清IL-2、IL-4值改变有关。在本研究中激素治疗有类似效应。本实验表明穴位敷贴可通过调节与哮喘有关的炎症反应,控制哮喘发作,进而抑制肺部病变过程,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