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靳瑞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6h】

靳瑞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暨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回顾性研究部分

前瞻性研究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整理、总结和提炼靳瑞教授的针灸学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体系,研究靳三针新组方—颤三针,探讨其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脑功能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文属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重要的继承性研究项目,回顾性系统整理并提炼靳瑞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开展靳三针新组方前瞻性研究。 1、回顾性研究部分: 以文献研究、采访、跟诊和病例病案整理等主要方法,整理、总结和提炼靳瑞教授的针灸学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调查统计靳三针疗法学术体系发表的有关文章,查询靳瑞及其学生、弟子等71人,自建国以来所发表学术论文,范围包括:靳瑞有关学术思想、临证经验、靳三针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论文219篇,所有论文均为在公开期刊上发表。靳老主编著作18本,参编和其它8本。临床研究文献166篇,占76%,其中临床疗效研究127篇研究占58%,临床实验研究39篇占18%;动物实验研究29篇占13%;理论研究20篇占9%;其它报道类4篇占2%。靳三针疗法体系是一个以临床研究为主体,动物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宣传辅助的综合型学术体系,特色鲜明,综合性和开放性好。主要围绕针灸治疗脑病核心展开各项工作。 通过文献整理,总结了靳三针学术体系的发展历程,60年代、70年代萌芽,80年代的积累,90年代发展,21世纪初迅速发展。由整理靳老的人生成长之路,总结出靳三针学术体系的发展分期:雏形期、形成期、发展期和壮大期。总结了靳老的成功人格培养。三心:开心、爱心和宽心。靳瑞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重点发掘了靳老针灸学术的家传和师承渊源,尤其主宗《内经》的针灸学派值得发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并对对目前针灸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读书心要总结靳老经典学习心得;初步整理传统岭南针灸学派源流脉络; 重点提炼靳瑞针灸治神要诀,针刺临证过程的前、中、后三阶段,皆贯穿治神之道,总结出针刺治神九字诀:定、察、安、聚、入、合、和、实、养,综合概括提炼“生”一字总诀。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针刺过程中的精神心理因素,才能取得完整、良好的针刺功效。古今补泻互参,总结靳老针刺补泻要点,学术渊源于《内经》、《难经》,强调传统手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的虚实为对象,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补泻手法的反应标准是行补泻后因气血的充盛而有针下热的反应,行泻法后,因邪气的减退,而有针下寒的反应;与现代针刺手法强调神经感觉和作用有所不同。靳老认为:古今手法认识角度不同,但可以并存,可以互参,可以结合应用。在时间医学方面,对传统针灸中的“九宫八穴”、“灵龟八法”、“子午流注”等按时开穴法有深入研究,重点地应用了天灸时间疗法。列举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卓有疗效的靳三针组方39个,探讨其配穴特点和操作要领。 本部分最后了探讨靳三针治疗脑病效验。脑病为靳三针疗法主攻方向,靳三针疗法临床研究文献成人脑病类51篇,占31%,儿童脑病63篇,占总量38%,两者合计69%,靳三针治疗脑病的经验特别丰富,在头针组合、刺激量安排、辨证用穴和综合疗法运用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2、前瞻性研究部分 基于回顾性研究总结出的主题“治脑需治神”和线索“针刺一脑功能”而开展前瞻性研究。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帕金森病迄今尚无根治的方法,PD的西药治疗只能控制症状,总治疗原则是:长期服药、控制症状、对症用药、辨证加减;最小剂量、最佳效果,现今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和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近年来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针灸疗法在改善帕金森运动和非运动功能症状、减毒增效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实验研究亦逐步深入。 在综述近年来帕金森病的针灸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后提出,PD的非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症状亦是影响PD患者生存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针灸治疗PD的研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疾病所引起的运动障碍症状(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等),忽略了其自身对PD非运动障碍症状的改善作用,如失眠、便秘、精神症状、言语不利等,方向需要调整,应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和针灸疗法在调整对身心状态的优势,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体现针灸治疗PD的特色所在。 颤三针是专门针对震颤为主要症状的帕金森病的靳三针组方,由四神针、四关、风池组成,是在大量临床效验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有效验方。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疗效研究是开展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体的,配合靳三针学术思想中“治神”和“治脑病“的主题,开展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以帕金森统一量表和中华生存质量量表为主要观察指标;机制研究则以“治神—脑功能”为主线索,开展脑功能复杂度研究的临床和动物实验。 临床研究随机对照观察了72例帕金森病患者,结果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颤三针治疗的针刺组,运动系统功能恢复的趋势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而在非运动系统功能和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对PD运动功能障碍的四大主症(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异常、肌强直、运动迟缓)的调整,针刺能促使患者不同程度恢复运动功能,其中以震颤改善比较明显。但与药物对照组比较起来,改善并非十分理想,两者差异不大。继续对非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四大副症(失眠、抑郁、言语吞咽、便秘)的调整,可以观察到治疗后抑郁、失眠、言语吞咽等症状改变明显,尤其以睡眠的改善最为突出,其次是抑郁状态和言语吞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几项目与运动功能无关,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却是重要的基础。 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总分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的生存质量总分提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细节分析发现,对照组主要是在精神、思维方面子项目提高显著,其它方面:色、饮食、精力等方面没有改变,睡眠指数还稍微降低,饮食、气候、眼神、语言表达、七情略有升高,但均未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色、睡眠、精力、精神、思维、喜、怒、悲忧、惊恐等均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中华生存质量更能反应出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特色。 脑电生理指标表明:帕金森脑电图改变主要为α节律减慢或消失,或调节调幅欠佳.主要为背景节律变慢,而且随着病人年龄增加.病程越长.运动功能损害越重.EEG的异常也越多。伴有抑郁的PD者患者异常率更高。针刺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能明显改善脑功能,提高重点脑区的脑波能量,帕金森伴抑郁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 在改善脑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后各脑区复杂度均有改善,说明患者脑功能的自组织特性增强,而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并有一定特异性。FP1、F7、P3、CZ、T4等脑区复杂度显著高于正常组,这可能由于针刺特别,选择性增强弱势脑区的自组织调节功能。在PD最为敏感的顶叶P3区反映尤为突出,提示可能有针对性。 动物实验结果相近,针刺治疗后左前一右后脑对称轴和右前—左后脑对称轴功能恢复基本均衡状态,高于正常状态,明显高于功能低下状态,改善效果明显。 结论: 本研究整理提炼了靳瑞教授的一些重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了靳三针疗法体系的发展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颤三针做为靳三针发展的新组方,在帕金森治疗领域,与常规基础治疗结合,能更好地、全面地改善患者运动系统功能,突出改善非运动系统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有利康复。中华生存质量量表非常适合中医药疗效特色评估,值得继续研究进一步完善。针刺治疗帕金森能在脑电生理,尤其对脑功能复杂度发现改善,提示针刺能提高人体功能自组织能力,这个新的研究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