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中愈疡片对胃溃疡线粒体DNA修复酶调控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6h】

健中愈疡片对胃溃疡线粒体DNA修复酶调控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古代文献对胃脘痛的阐释

第二节 传统中医对胃溃疡的理论概括

一、胃溃疡的病因病机

二、胃溃疡的治疗原则

第三节 胃粘膜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近况

1.病因病机

2.西医治疗

3.中医药治疗

4.其它疗法

5.实验研究

第四节 文献研究小结

第五节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立题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临床观察部分

1.病例选择标准

2.实验结果

3.结果分析

第二节 动物实验部分

1.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3.结果分析

第三章 结语

第一节 理论探讨

一、古代医家对胃溃疡的理论认识

二、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和修复因素

三、中药治疗溃疡病的机理研究

四、目前“脾虚”本质研究涉及的主要方面

五、脾主运化与细胞线粒体相关性的再探析

六、创立健中愈疡片的理论依据

七、指标选择依据

第二节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目的: 胃溃疡是针对胃粘膜的侵袭因素超过防御因素和修复能力的结果。胃溃疡的粘膜修复,是指胃粘膜对有害因素如对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乙醇、酸、胆盐、非固醇类抗炎药、应激及温度(过冷、过热)等造成粘膜损伤的修复能力。导师刘友章教授通过多年对胃溃疡病的潜心研究,研制出了健脾益气中成药健中愈疡片,临床实践证明其对顽固难愈的胃溃疡具有极佳的疗效,中医药治疗胃溃疡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与优势,而健脾益气则是中医药治疗胃粘膜损伤的主要治则。中药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往往是多环节、多途径的。近年来关于线粒体DNA修复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胃粘膜线粒体DNA的完整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对胃溃疡的康复十分重要。这方面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胃溃疡胃粘膜损伤和自我修复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使我们不再单单从外部因素来研究胃溃疡的修复,而是从外部损伤和自身修复是否平衡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中药和线粒体DNA修复酶之间是否有关系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作用的,还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我们的课题通过实验来揭示健脾益气中药对线粒体DNA修复酶的干预、调控作用,来进一步明确中药治疗胃溃疡的机制并找到中药新的作用靶点。 二、方法: 本课题采用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用健脾益气为治则的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并与粘膜保护剂胃舒平以及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对胃粘膜线粒体8一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3—甲基腺嘌呤DNA糖基化酶等DNA修复酶的调控作用和对胃痛和脾虚两方面的治疗效果以及溃疡愈合质量等进行对比,在临床方面测定胃痛等级的评分和脾虚等级的评分以及综合疗效,在动物实验方面测定大鼠体重、单位时间扭动次数、悬吊时间、胃溃疡指数、胃粘膜微循环状况的B/(R+G+B)比值等,从分子水平探讨复方健脾益气中药在胃粘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对线粒体修复酶的调控机制及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 三、结果: (一)临床观察结果: 1.在线粒体DNA修复酶方面: 正常组胃粘膜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和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含量最低,而胃溃疡组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和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含量很高,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胃舒平组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和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含量与胃溃疡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法莫替丁组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和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含量较胃溃疡组极显著降低(P<0.01),但仍极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健中愈疡片组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和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含量最高,与其它四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2.胃痛评分: 治疗前正常组与其它四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其它四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健中愈疡片组与法莫替丁组胃痛评分最低,二者相比没有差异(P>0.05);而胃舒平组胃痛评分较低,与胃溃疡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与健中愈疡片及法莫替丁组相比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治疗前后胃痛评分差值的比较上,健中愈疡片组与法莫替丁组相比没有差异(P>0.05),而胃舒平组与健中愈疡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法莫替丁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3.脾虚症状: 治疗前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的脾虚等级比例处于均衡状态,而经过治疗后,健中愈疡片脾虚症状的改变最为明显,与其它四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法莫替丁组与胃舒平组与胃溃疡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法莫替丁组与胃舒平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 4.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综合了胃痛与脾虚的治疗结果,对药物的功效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显示:健中愈疡片、法莫替丁和胃舒平组与胃溃疡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胃舒平组与健中愈疡片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健中愈疡片组与法莫替丁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 (二)动物实验结果: 1.在改善胃痛方面的结果: 扭动次数主要用来衡量胃痛的程度。模型组扭动次数最多,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经过治疗后,各组的扭动次数均有所下降。健中愈疡片组、法莫替丁组和胃舒平组三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健中愈疡片组、法莫替丁组和胃舒平组比较,扭动次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健中愈疡片组和法莫替丁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 2.在改善脾虚证候方面的结果: 体重变化和悬吊时间主要用来说明对脾虚证候的改善情况。模型组体重和悬吊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而经过治疗后,法莫替丁组、胃舒平组和模型组三个组之间比较,体重和悬吊时间均没有差异(P>0.05),而健中愈疡片组和正常组相比,体重和悬吊时间均没有差异(P>0.05),和模型组相比,体重和悬吊时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3.溃疡愈合质量: 3.1 胃粘膜损伤溃疡指数评分是胃溃疡愈合质量的直接指标。从实验结果看出,模型组溃疡指数最高,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经用药后,各组的溃疡指数均有所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仍然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健中愈疡片、法莫替丁组和胃舒平组比较,溃疡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健中愈疡片和法莫替丁组比较,溃疡指数没有差异(P>0.05)。 3.2 胃粘膜微循环状态的B/(R+G+B)值是胃溃疡愈合质量的间接指标。从实验结果看出,模型组较正常组极显著降低(P<0.01),而用药后,各组的B/(R+G+B)值均有升高,其中胃舒平组和法莫替丁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健中愈疡片组和正常组相比B/(R+G+B)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胃舒平与法莫替丁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4.在线粒体DNA修复酶方面: 正常组胃粘膜3—甲基腺嘌呤DNA糖基化酶含量最低,而胃溃疡组3—甲基腺嘌呤DNA糖基化酶含量很高,与正常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胃舒平组3—甲基腺嘌呤DNA糖基化酶含量与胃溃疡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法莫替丁组3—甲基腺嘌呤DNA 糖基化酶含量较胃溃疡组极显著降低(P<0.01),但仍极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健中愈疡片组3—甲基腺嘌呤3NA糖基化酶含量最高,与其它四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四、结论: (一)在胃痛治疗方面:健中愈疡片、法莫替丁、胃舒平对于改善胃痛症状均具有明显效果。但健中愈疡片和法莫替丁对胃痛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对改善胃痛的疗效都极为显著,均优于胃舒平。 (二)在脾虚证治疗方面:法莫替丁、胃舒平对脾虚证候的治疗效果差,基本不具备健脾益气的作用,而健中愈疡片改善脾虚症状的效果是最好的。 (三)在溃疡愈合质量方面:健中愈疡片和法莫替丁对胃溃疡愈合的疗效基本相同,二者对胃溃疡的治疗康复作用优于胃舒平,并且健中愈疡片对胃粘膜微循环的改善是最显著的,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效果远远优于胃舒平与法莫替丁。 (四)在临床疗效方面:三种药物对胃溃疡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健中愈疡片和法莫替丁的综合疗效基本相同。但健中愈疡片的疗效优于胃舒平。 (五)在作用机制上:正常胃粘膜因为没有受到损害,所以胃粘膜没有进行线粒体DNA的自我修复;而胃溃疡在胃粘膜受到损害后,线粒体DNA修复酶对受损DNA进行了修复;胃舒平对胃粘膜主要是物理性保护作用,与线粒体DNA修复酶的自我修复作用关系不大;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减少了有害因素,所以线粒体DNA修复酶的含量反馈性地降低,但仍然进行着自我修复;而健中愈疡片极大地提高了线粒体DNA修复酶对受损胃粘膜的自我修复机制,促进了溃疡的自我愈合。 (六)总体评价: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具有极好的止痛和改善脾虚证候的效果,在止痛作用上与法莫替丁基本相同,但在改善脾虚证候和改善胃粘膜微循环上,具备了优于西药的效果。在作用机理上健中愈疡片极大地提高了线粒体DNA修复酶对受损胃粘膜的自我修复机制,促进了溃疡的自我愈合,这是和西药作用机制不同的方面,西药治疗侧重于对有害因素的消除和抵御,而健中愈疡片侧重于自身的修复,即符合中医理论中“扶正驱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观点。所以我们的课题提供了中药优越疗效的客观事实及显示了中医药的临床优势。我们知道,中药的作用机理是多途径、多方面的,我们的课题仅仅证明了对线粒体DNA修复酶的调控和影响是健中愈疡片治疗胃溃疡的机制和作用靶点之一,希望今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用更多的实验来寻找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本质和机制,为中医药这一瑰宝的研究、发展、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