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血清hs-CRP、MIF的相关性研究
【6h】

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血清hs-CRP、MIF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论述

二、与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炎症反应相关的中医理论

三、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与炎症反应相关性的认识及机制研究

一、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二、炎症与血栓形成

三、脑缺血时的炎症反应

四、炎症反应与卒中的进程

五、炎症生物标志物与卒中

六、针对缺血性卒中炎症过程的治疗

第三节 血清CRP、MIF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研究

一、CRP与缺血性中风

二、MIF与缺血性中风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中医症候评价

四、梗死灶面积测算

五、神经功能评分

六、血清MIF水平的检测

七、血清hs-CRP水平的检测

八、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资料

二、各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hs-CRP、MIF的表达与NIHSS评分

三、各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hs-CRP、MIF的表达与NIHSS评分

四、缺血性中风病情严重程度(按NIHSS评分划分)与患者血清hs-CRP、MIF的表达

五、不同梗死灶面积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hs-CRP、MIF的表达

第三节 讨论

一、缺血性中风各证型与炎症因子MIF、hs-CRP的相关性分析

二、“炎症”、“痰瘀”与缺血性中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初步观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证型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的关系,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不同证型指标变化的可能机理,以进一步明确缺血性中风的病机(中经络)关键,寻求缺血性中风中医辩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促进缺血性中风辩证分型进一步客观化、规范化。
  方法:
  采用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将80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辨证分为5个组: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另设一个健康对照组,20例。在入院当天进行进行NIHSS评分,测算梗死灶面积,并于发病后72h小时内抽取患者静脉血,利用双抗体夹心EILSA法测定血清MIF、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1、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热腑实组、气虚血瘀组、风痰阻络组、肝阳暴亢组、阴虚风动组血清hs-CRP表达依次由高到低;其中痰热腑实组、气虚血瘀组均显著高于阴虚风动组P<0.01。
  2、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血清MIF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组MIF含量明显低于阴虚风动组,P<0.05;气虚血瘀组、痰热腑实组、风痰阻络组、肝阳暴亢组血清MIF水平依次由低到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痰热腑实组、气虚血瘀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阴虚风动组,P<0.01;痰热腑实组、气虚血瘀组、肝阳暴亢组、风痰阻络组NIHSS评分依次由高到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4、轻型、中型、重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hs-CRP表达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中型缺血性中风患者 hs-CRP表达显著增高,P<0.01;重症显著高于中型、轻型患者,但数量较少,无统计学意义。
  5、重型、中型、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MIF表达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中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较轻症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降低,P<0.01;重型患者较中型、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MIF表达明显偏低,但数量较少,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血清hs-CRP、MIF水平可预测缺血性中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2、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5个证型患者血清hs-CRP、MIF的表达存在着规律分布的趋势,血清hs-CRP、MIF水平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关系。3、缺血性中风各证型中,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最突出,梗死灶面积大,病情较重。痰瘀可能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病机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